扩产能拼成本 上市公司“逐鹿”磷酸铁锂产业链
已有人阅读此文 - -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风头正劲。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发展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比的逐步提升,磷酸铁锂国内售价10月27日大涨5000元/吨,至8.7万元/吨,年内涨幅已超123%。
在锂电材料高景气度的推动下,今年以来,传统磷酸铁锂生产企业纷纷扩产,磷化工、钛白粉等生产企业则凭借各自原料资源优势,竞相“逐鹿”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业链。东吴证券最新研报认为,磷酸铁锂供需快速增长,正在朝大宗商品化方向发展,拥有产业链的一体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磷酸铁锂企业纷纷扩产
磷酸铁锂价格大涨,离不开终端新能源锂电池的需求增加。
特斯拉三季报显示,上海工厂后续生产的Model 3、Model Y,标准续航里程版本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替代三元锂电池,并在全球范围内售卖。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我国磷酸铁锂产量21.97万吨,进口量0.1万吨,表观消费量22.01万吨,同比增长254.12%。9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3.5GWh,同比增长252.0%,环比增长21.9%,产量占比继5月首次超过三元锂电池后,继续提升至58.3%。业内人士认为,车企现在选择磷酸铁锂主要是看重它的价格优势。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严重,尤其是镍钴、锰和铝这些金属涨价后,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
据百川盈孚监测,磷酸铁锂主流企业在四川、湖北等地的产能逐步释放,整体产量预期向好。定价方面,由于上游原料持续涨价,部分厂家已改变定价模式,由月均定价改为单日材料价格,传导上游成本涨价更顺畅。在此基础上,磷酸铁锂行情或持续上涨。
据了解,目前,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万润、贝特瑞等磷酸铁锂龙头生产企业均在扩充产能。
9月,德方纳米公告,公司签订年产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以及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框架协议。
此前,国内磷酸铁锂龙头湖南裕能宣布冲刺创业板IPO,拟募集资金18亿元,用于四川裕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四川裕能四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湖南裕能的控股股东为湘潭电化,股东名单中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在下游拼产能的同时,在产业链上游原料端,生产企业比拼的更多是成本优势。
据了解,生产磷酸铁锂需要磷、铁、锂等原料。据东吴证券测算,生产1吨磷酸铁锂需要0.22吨至0.24吨碳酸锂。碳酸锂是磷酸铁锂材料生产中最大的原料成本。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碳酸锂产量15.11万吨,进口5.56万吨,表观消费量20.09万吨,同比增长63.36%。
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在每吨19.4万元至19.7万元之间,去年同期仅为4.1万元,可谓“一飞冲天”。多家机构在研报中表示,虽然碳酸锂大涨,但因为今年以来金属锂涨幅翻倍,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因此,盐湖股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拥有上游锂矿资源的公司,其生产锂盐成本优势更明显。
传统化工企业竞相进场
此外,传统化工企业也纷纷利用磷、铁及其他技术及成本优势切入锂电原料。
据权威测算,单吨磷酸铁锂的磷源成本约为4124元。而对于磷矿资源企业采用湿法净化技术自产磷酸,其单吨磷酸铁锂的磷源成本约为1989元,自给磷源的磷酸铁锂企业具有约2135元/吨的成本优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川发龙蟒、川恒股份、兴发集团、云图控股、新洋丰、湖北宜化、司尔特、川金诺、云天化、兴发集团、丰元股份等传统化工企业均以不同形式进军磷酸铁或磷酸铁锂产业链。
10月27日,丰元股份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草酸化工业务的同时,重点战略转型发展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目前,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以草酸化工和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产业为主的双主业经营结构。磷酸铁锂产能主要分布在枣庄和安庆,其中枣庄布局产能1万吨,安庆基地规划5万吨。据初步统计,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供应给比亚迪的产品约占公司同期磷酸铁锂销量的一半,比亚迪已经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客户。
因具有铁资源优势,近两年来,安纳达、中核钛白、龙佰集团等钛白粉企业也相继跨界新能源锂电赛道。据了解,硫酸法生产1吨钛白粉可以副产3.5吨至4吨硫酸亚铁。通过资源再利用,单吨磷酸铁锂生产成本可节省约1676元。
今年初,中核钛白公告,拟投资超百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主要建设磷酸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进入磷酸铁锂领域。9月29日晚间,公司再发公告称,拟出资设立甘肃睿赛科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暂定),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持有100%股份。
安纳达作为较早跨界磷酸铁生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磷酸铁已为其带来业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87.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52.5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3.76%。近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均在预期时间内达产,客户都是国内磷酸铁锂主要生产企业,子公司1-9月份营业收入、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