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愈演愈烈,“欧洲粮仓”如何影响我们的餐桌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持续已逾两个月的俄乌战事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冲击,正成为战事之外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负责人David Beasley近期表示,这场战事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其影响将是“自二战以来前所未见的”。而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一些政要甚至提醒人们,一场粮食危机正迎面而来。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净出口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月25日公布的信息,2021年,俄罗斯或乌克兰(或两者)在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的全球三大出口国中排名前三。此外,俄罗斯的氮肥、钾肥、磷肥出口量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第三位。
俄、乌两国在全球食品和化肥市场上都是主要供应者,FAO分析,由于这些市场的出口供应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因此更容易受到冲击和波动的影响。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卡奇卡4月9日表示,俄乌冲突将影响大约25%的世界粮食贸易,包括粮食尤其是小麦供应减少以及粮价上涨。
实际上,受新冠疫情造成的粮食供应链中断、“拉尼娜现象”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价自2020年中开始一路上涨。到今年2月,市场对俄乌冲突作出反应前,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已创历史新高,而在俄乌军事冲突给食品价格“火上浇油”后,这一指数再创新高。植物油、谷物和肉类价格指数也分别达到顶峰。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约有50个国家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这些国家以中东、非洲、南亚为主。在本轮粮食危机中,这些地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一个月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发出警告称,2022年将是灾难性的饥饿之年,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在饥荒边缘徘徊。
乌克兰粮食种植和出口大幅受限
在乌克兰出口的农产品中,玉米的主要出口时间窗口期为11月至次年5月,小麦为8月~11月,葵花籽油则保持全年出口状态,因此,目前玉米和是受战事影响最大的农作物,其次是葵花籽油。
农业咨询公司APK-Inform预计,受物流问题影响,乌克兰今年3月至6月仅能出口100万吨谷物。地处黑海和亚速海北岸,乌克兰在海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破坏了尼古拉耶夫港的基础设施、北部第聂伯河沿岸奥利维亚港的储存设施等,还炸毁了一些船只。”乌克兰农业政策部负责数字化转型业务的前副部长塔拉斯·佐巴(Taras Dzoba)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使得乌克兰货物出口骤降。粮食作为出口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打击更大。
“乌克兰9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通过黑海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学家莫妮卡·托托娃(Monika Tothova)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农产品以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为主。海运受阻后,乌克兰出口的粮食只能通过铁路从西乌克兰出境,进而运往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之后再出口。
不过,铁路运输的问题首先是火车的载货量与货船相比相去甚远,另外由于乌克兰和欧洲许多国家轨距不一,导致乌克兰能将货物运输到欧洲的地方非常有限。此外,铁路运输会将作物成本推高10%~15%。
乌克兰除了面临粮食出口暴跌,未来的收成则同样让人担心。3月~5月正值乌克兰的春播时节,但众多因素导致今年播种情况不佳。
佐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受战火影响,目前春播面积仅达到了100万公顷,预计今年播种面积共700万公顷,比去年减少一半,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农业政策部预计今年播种面积将超过1500万公顷。
农业劳动力下降也是影响乌克兰农业生产的原因之一。战火中,下田劳作所面临的人身安全风险、农业劳作者放弃种田参加战斗、战事导致的流离失所都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另外,战火损毁农田,导致收割面积和收成下降。佐巴预计,今年乌克兰葵花籽的产量业会下降,这是因为种植这种作物的田地大都在东南部,而那里被大量俄军占领。
有报道称,乌克兰2021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共为650万公顷,但由于冲突,今年预计收割面积只有400万公顷左右。乌克兰前任农业部长罗曼·列先科(Roman Leshchenko)在3月下旬表示,乌克兰农民今年可以最多播种330万公顷玉米,而2021年的播种面积为540万公顷。
俄乌冲突同样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往年这时候,乌克兰会种植大麦、玉米、大豆、葵花籽、燕麦等作物,但是由于拖拉机等农用设备的燃料不足、种子、化肥短缺、出口限制等因素,农民不得不思考今年要种什么、能种什么。
佐巴介绍,今年的春播,农民将减少玉米的种植,转而耕种更多的葵花籽、大豆、小麦和大麦。
这首先是因为,玉米属于“技术密集型”农作物,机器作业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但后几种不是。而乌克兰高度依赖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柴油燃料,根据基辅咨询公司A-95的数据,乌克兰需要从俄罗斯进口30%的柴油,从白俄罗斯进口35%。另据佐巴介绍,乌克兰境内许多燃料储存设施都被俄军炸毁了,包括两个炼油厂。“没有燃料一切工作都开展不了。”佐巴称。其次,出口受阻让乌克兰农民更倾向于种植在国内消耗的粮食。
相较乌克兰,俄罗斯粮食出口受战事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咨询机构ProZerno的数据显示,3月份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170万吨,较2021年3月份的110万吨同比上涨54.5%。美国农业部4月8日预测2021/22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3200万吨,不过,这一数字仍然低于该部在俄乌冲突爆发前预测的3500万吨。
据研究机构SovEcon估计,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本年度还有大约1350万吨小麦和1600万吨玉米需要出口。而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22年度末,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地的小麦期末库存创下九年来的最低点:欧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预计为5700万吨,这令谷物短缺的形势雪上加霜,直接导致国际市场上谷物价格的上涨。
4月8日,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地区,农民在春播时穿着防弹衣。
化肥价格上涨推高粮价
“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时任总裁特里·罗伯茨带领的团队于2012年在《能源工程》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温带气候区,化肥将粮食作物单产提高40%~60%。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氮肥、磷肥、钾肥出口国。
“目前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又从两方面影响化肥价格。”莫妮卡·托托娃(Monika Tothova)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使得自去年起就开始走高的化肥价格继续攀升。
第一是供给方面,俄罗斯作为化肥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工业部建议该国化肥生产商停止出口化肥,这使得全球供应减少。港口封锁加剧了供应短缺。
第二是高企的能源价格推高了化肥价格,引起供应短缺。目前天然气价格飙至过去五年均价的四倍,而天然气又是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因而氮肥价格随之上涨。化肥价格飙升转化为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粮食价格,还可能导致投入使用水平降低,影响2022/23年季节的产量和收成,从而给未来几年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带来进一步的风险。一些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来购买化肥,但更多的农民没办法贷款,只能选择少用或不用化肥。
化肥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国际食品和饲料价格的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月份预计,俄乌冲突可能使得国际食品和饲料价格提高20%,引起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激增。
在全球化肥进口国家中,巴西所受影响较大。据巴西农业研究公司Embrapa近日数据,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巴西提供了50%的钾肥供应。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一个月内,巴西市场钾肥价格从每吨300美元一路飙升到每吨1100美元,达到历史最高价位。
大豆、玉米、甘蔗是巴西最重要的三大农作物,巴西农业部长特雷莎·克里斯蒂娜(Tereza Cristina)当地时间3月16日表示,化肥出口受限可能会损害这些农作物的产量,推高通胀,并威胁粮食安全。美国农业部连续几个月下调巴西大豆产量,最新4月的供需报告预计2021/22年巴西大豆产量为1.25亿吨,而在上一个2020/21农业季,巴西的大豆产量为1.371亿吨。
为尽量减少大豆产量损失,巴西可以采取B计划。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巴西可以寻求从加拿大和/或摩洛哥进口化肥,前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国,后者磷肥资源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是中国大豆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其大豆产量间接影响着中国大豆的价格,进而影响豆粕等动物饲料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豆粕价格上涨明显。3月豆粕现货价格一度上涨至5430元/吨,而在1月份时价格仅为3200/吨。
此外,中国对于钾肥的进口依赖度较高,钾肥的短缺也导致价格飙涨。机构数据显示,中国钾肥主要品种氯化钾的价格在3月已经达到4200元/吨,月涨幅20.86%,同比涨幅超106%。对此,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3月底印发通知,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粮食危机或引发地区动荡
粮食及油籽的生产减少、运输中断、化肥短缺,令全球粮食供应不足,价格飙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一份声明中称:“(俄、乌)这两个主要的主粮商品出口国的农业活动可能受到干扰,这可能会严重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情况。”
托托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约占全球市场的30%,其中乌克兰占10%。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依赖于从自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以保障本国30%或以上的小麦供应,其中26个国家更是有50%以上的小麦供应依赖于从两国进口。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国家是从黑海地区进口粮食的主力军,主要原因归结于价格优势以及距离近。在本次由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中,这些国家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屈冬玉在前述报告中提到,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和伊朗是最大的小麦进口国,这些国家60%以上的小麦是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购买的,而黎巴嫩、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和巴基斯坦的小麦供应也严重依赖这两个国家。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瑟夫·格劳贝尔近日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一场有关粮食安全的研讨会上表示,黑海谷物出口中断对于埃及影响尤甚。他分析,人口高达1.05亿的埃及,在小麦进口上非常依赖俄、乌两国,且在过去15年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埃及供应部长在3月下旬表示,该国小麦储备可以维持约四个月,食用油储备可以维持约六个月。但如果俄、乌两国冲突持续、粮食减产、无法出口,该国则会陷入粮食危机的境地。
也门由于长期陷入战乱,也高度依赖粮食进口。托托娃称,也门已经面临严峻的饥饿危机,其国内有174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今年6月~12月,该国人道主义危机将会加重,约有1900万人的最低食物需求无法被满足,这一数字将创造纪录。同时,约有160万人将陷入“灾难性”饥饿水平,将这一总数推高到730万人。
另外,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粮食不安全状况也很严重。这些国家需要寻找替代小麦进口国,同时依靠粮食储存。
不幸的是,今年非洲之角处于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之中,加之缺少化肥,该地区粮食安全令人担忧。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8日发布的《2021/22年全球谷物贸易量和消费量预报》预计,因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部地区和突尼斯中部遭遇旱情,这些国家2022年收获量将出现萎缩。
而粮食问题有可能引起政治动荡,2010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其原因之一就是粮价上涨。樊胜根认为,现在陷入粮食危机的各国应以此为前车之鉴,“例如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这些国家,粮食供应需要想办法得到保障。政府可以考虑对穷人进行补贴,使贫穷人口不会受到粮食价格高涨的冲击。”
寻找替代进口来源国是缓解粮食短缺的可行方案之一。前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谷物贸易量和消费量预报提到,由于农作物价格升高,预计加拿大和美国播种面积将扩大,产量增加。加拿大小麦产量预计数为 3120 万吨,比2021年明显增加,美国则为 5300 万吨,不过长期干旱可能会影响产量。另外,印度2022年的小麦产量将预计小幅增加。
该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报还提到,预计202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产量远高于平均水平。尽管干旱抑制了巴西玉米非主产季的产量,但由于刚播种的玉米品种高产,巴西将创下 1.12 亿吨的产量纪录。
托托娃预计,短期内欧盟和印度有能力增加其出口,可以作为替代出口来源国。“世界上60%的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的”,托托娃称,数月后,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收获,以中东、北非为首的缺粮国可以寻求购买它们的粮食。但她提醒,进口国距离远会增加运输成本。
“粮食保护主义”伤害全球
粮食短缺让各个国家惊慌失措,它们纷纷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增加粮食储备,以优先保证本国国内供应。
3月,数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白俄罗斯除外)出口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等谷物。乌克兰也宣布暂停裸麦、燕麦、荞麦、盐、糖、小麦及家畜的出口。匈牙利宣布禁止所有谷物出口。以大豆为首要出口产品的阿根廷叫停了豆油和豆粕的出口登记。土耳其已经停止了放在其海港仓库中的谷物、油籽、食用油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该国农林部还停止了食用油、橄榄油、人造黄油、红扁豆和干豆类的出口。就连出口量极少的摩尔多瓦也宣布紧急停止小麦、玉米及糖的出口。
实际上,全球粮食总量并没有出现短缺。在前述全球谷物贸易量和消费量预报中,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2 年小麦产量将年比增长 1.1%,达到7.84 亿吨。有分析称,俄乌军事冲突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与上一次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非常相似,全球并没有缺粮,但恐慌情绪使得各国竖起粮食保护主义的高墙,而为此买单的是付不起高涨的粮价的经济落后的国家。
对此,托托娃呼吁各国保持贸易开放以保护最脆弱的人群。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市场、贸易和机构主任罗布·沃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许多国家削减进口关税或采用出口限制,以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这使全球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引起粮价进一步上涨。而各国可能又据此采取粮食保护主义,形成恶性循环。“上次的粮食危机带给我们教训,我们此次不能再重蹈覆辙。”
各国也在积极应对此次粮食危机。欧盟在着手酝酿15亿欧元的农业危机处置基金,还计划腾出近400万公顷的休耕地种植农作物,刺激生产。德国总理朔尔茨承诺德国将投入4.3亿欧元资金以帮助维持全球粮食供应,避免出现饥荒。
本次全球粮食危机由俄乌冲突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冲突的走向也影响着全球粮食供给及供应链。托托娃分析称,若冲突长期化,且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一直得不到恢复,该国粮食出口的供应链被替代恐怕是比粮食生产更大的问题。而如果俄乌局势长期紧张,俄、乌,尤其是乌克兰,可能将被踢出全球粮食供应链,新的玩家加入,从而重塑全球粮食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