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专家解读如何应对挑战
已有人阅读此文 - -俄乌冲突自2月24日爆发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一直在攀升。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警告称,全球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日前,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接受了北京日报记者专访,就世界粮食问题影响等进行了解读。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摄影:王学嵩
俄乌冲突直接影响两国粮食出口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第5大小麦出口国。俄乌提供了世界19%大麦供给、14%小麦供给和4%玉米供给,约占全球谷物出口的1/3以上;俄乌也是油菜籽主要供应商,同时占世界葵花籽油出口市场的52%。
陈志钢表示,冲突对俄乌两国粮食出口造成全方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战争的爆发导致供应链和物流中断。乌大部分高产农田都位于东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正是战争最激烈的地区。战争的爆发意味着大量农民逃离、基础设施和设备遭到破坏、该地区经济陷入瘫痪,导致小麦产量和出口急剧下降。
二是出口限制。在冲突背景下,乌面临需求增加而供应减少的可能,乌政府限制荞麦、黑麦、糖、小米、燕麦、盐、活牛、牛肉等基础商品出口,政府还限制谷物出口,包括小麦、玉米、葵花籽油、家禽和鸡蛋,出口商可以拿到许可证后出口上述产品,但政府未说明如何分配许可证以及允许出口的数量;而俄联邦政府国家海关委员会决定,至2022年8月31日前,禁止向欧亚经济联邦国家出口谷物,其中包括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
三是对俄实施的经济制裁。制裁可能会扰乱俄高度依赖的农业投入品的进口,尤其是农药和种子,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和质量下降,使俄农业部门和全球粮食供应面临不可忽视的风险。
四是欧美对俄制裁推高天然气价格。欧盟、美国等国家对俄制裁,可能会对俄天然气和化肥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俄天然气出口约占全球贸易的20%,欧盟天然气进口约40%来源于俄罗斯。欧盟、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可能会中止贸易并将天然气价格推至更高水平,随之而来对俄长期粮食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中东及北非可能最先受到影响
陈志钢称,俄乌冲突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并造成粮食短缺,特别是对于最依赖俄乌出口的地区,尤其是中东和北非。
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人均能量摄入量的35%—39%来源于小麦,小麦进口量占埃及小麦总消费量的62%。2020年,埃及86%的小麦进口量来源于俄乌两国。4月份通常是埃及小麦进口高峰,但受冲突影响,俄乌均未参与报价,导致小麦招标被取消。2月初,埃及供应和内部贸易部部长阿利莫塞尔希(Aly Moselhy)表示,该国小麦储备能够满足未来5个月的消费需求,但长期情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埃及不得不寻求新的小麦供应商,但机会十分有限。
小麦也是苏丹居民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仅次于高粱。苏丹消费的小麦仅有15%是本国种植,剩下全部靠进口,2020年苏丹55%的小麦进口来自俄罗斯。苏丹小麦和燃料的价格在冲突开始前就已经飙升,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的风险。
小麦和面包对苏丹的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过去的15—20年里,苏丹对小麦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占35%的人口),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消费者对面包和其他小麦产品的偏好不断变化。
近年来,由于巴拉迪面包(传统大饼)补贴价格的变化,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例如2018年12月的抗议。
在俄乌冲突之前,受国内高通胀和政治不稳定的影响,苏丹小麦价格从2019年开始上涨。2022年问题进一步加剧,1月1日,苏丹政府取消了对小麦(谷物、面粉和面包)的一切形式补贴,迫使面粉公司只能购买高价粮食。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喀土穆小麦批发价格上涨了112%,而俄乌冲突导致小麦价格继续上涨。
由于小麦价格上涨以及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预计面包价格也将进一步上涨。预计近期与俄乌战争相关的价格上涨将导致苏丹小麦进口和国内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20%,小麦进口和消费者对小麦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9%和5%,其中城市贫困家庭受到的影响最大。
总体而言,短期内全球小麦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约95%欧盟小麦和85%美国小麦都在秋季播种,这些地区短期内扩大产量的空间不大。
此外,由于小麦与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其他作物存在竞争关系,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作物的价格也都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化肥价格的大幅增加,美国等一些地区的农民可能会更加青睐大豆等化肥密集度较低的作物。
全球小麦出口量约20%来自南半球(主要是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麦通常是在秋末和初冬收获上市。加拿大与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收获时间是在秋季。因此,这些国家的小麦出口或能弥补乌克兰产量下降造成的大部分赤字,但由于航线变长以及油价上涨,会导致成本上涨。
国际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对俄乌冲突反应激烈
俄乌战争的冲击遍及主粮和植物油市场,3月份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大幅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22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为141.4点,是1990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高水平,3月食品价格指数继续攀升,为159.3点,较2021年3月高出33.6%。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图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
2022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上涨到170.1点,较2月上涨17.1%,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主因是冲突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出口中断,进而造成小麦和所有粗粮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黑海地区出口的预期损失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全球小麦供应形势。对美国作物状况的担忧也使世界小麦价格3月急剧上升。乌克兰的出口预期大幅降低与能源和农资成本高企叠加影响,造成世界玉米价格比2月份上涨19.1%。而供应的不确定性使得已趋紧的大麦市场进一步承压,推动其价格较2月上涨27.1%。
此外,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月环比增幅为23.2%,原因是葵花籽油报价上涨,而乌克兰则是全球主要的葵花籽油出口国。葵花籽油和原油价格上行还导致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价格大幅上涨。
多措并举降低冲突对自身粮食问题的影响
陈志钢认为,中国小麦进口总量占比较低,从俄乌进口小麦不到总量1%,所以冲突对中国粮食的影响短期内相对较小。由于粮食问题是战略问题,所以中国应紧前筹划,绷紧确保粮食安全的弦,将冲突对自身粮食问题的影响尽可能降低。
一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食品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方式。无论是由于极端天气事件、流行病还是冲突,冲击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中国应尽量保障食品、化肥和能源需求来源多样化。
二是密切监测国际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及价格信息,通过灵活调配库存、稳定公众预期、避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挤兑等措施,稳定我国粮食以及重要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三是中国需要通过加强与主要粮食生产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伙伴关系,丰富进口来源地,优化国内供给结构和重点粮食和食品进口结构。四是为有效应对化肥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应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并增加公共和私人对创新的投资,以促进更有针对性的植物营养和化肥替代品。五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稳定国际粮食市场的措施上,中国应积极参与,以避免局部冲突发展为全球性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