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改扮“流亡”海外后患无穷 地沟油亟待加强监管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近日,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一般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利用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餐厨废弃油脂(俗称“地沟油”)收运纳入备案试点工作,并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杜绝其非法外流,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市此次采取的措施是再一次对地沟油严格监管措施的升级,为形成闭环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全国率先树立了典范。但从全国范围看,地沟油的无序转移与外流现象依然不容乐观,其带来的后果和危害亟待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中产生的地沟油多达260万吨。其中,120万吨在国内加工成生物柴油;20万吨用于生产肥皂、农药乳化液及增塑剂;还有约120万吨正在以一种非正规方式出口到欧洲。
众所周知,地沟油并非名正言顺的商品,不能自由买卖和流通,在海关的进出口商品编码中也没有对应的税则号。那么它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漂洋过海转运到欧洲的呢?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计出口工业级混合油73.66万吨, 2020年出口约120万吨,出口均价约7000元/吨。业内知情人士表示,这里所谓的工业级混合油实质就是地沟油。按照《生物柴油(BD100)原料 废弃油脂》(NB/T 13007-2016)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8-2016)两项标准检测,产品中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计含量超过了93%,实属地沟油无疑。
作为生物质能源优质原料的地沟油,在国内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将近一半乔装改扮销往国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工业级混合油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到双重的税收优惠,即70%增值税即征即退与13%的出口退税。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大量地沟油非法流向海外的原始驱动力,2020年地沟油出口骗税总额超过10亿元。
这一做法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其一,假冒工业级混合油出口地沟油的企业涉嫌套取国家出口退税,损害了国家利益;其二,地沟油出口企业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实际上是为国外生物柴油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减弱了我国生物柴油企业的竞争力,使行业刚刚培育起来的技术领先优势难以为继;其三,造成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原料短缺,生物柴油企业“无米下锅”的局面,国内现有300万吨/年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工人失业的窘境;其四,从国际范围来看,地沟油出口是废弃物转移的一种方式,违背了《巴塞尔公约》严禁危险废料越境转移的规定,存在着国际贸易争端隐忧。据悉,欧盟与美国的有关机构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鉴于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遏制地沟油假冒工业级混合油出口迫在眉睫,具体解决措施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商务部有关部门对税号15180000工业级混合油进行限定性说明,即HS15180000工业级混合油不含餐饮、食品加工单位及家庭产生的不允许食用的动植物油脂,主要包括酸化油、脂肪酸、棕榈酸化油、棕榈油脂肪酸、白土油及脱臭馏出物等。
二是考虑到地沟油主要来自餐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示范城市项目,建议国家发改委针对相关示范城市给出明文规定,地沟油不能冒名HS15180000工业级混合油出口,禁止地方政府进行地沟油公开竞价招标。
若能进行这样的政策调整,既可消除未来可能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隐患,又能遏制一些企业的骗税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会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双碳”目标作贡献,而且也能从源头上避免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