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渐失,煤制聚丙烯发展当谨慎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近期,聚丙烯市场波动较大。截至5月24日,国内聚丙烯主力期货价格为8371元(吨价,下同),较3月1日下跌约1000元。
“产能过剩加速到来而下游需求受限,预计2021年聚丙烯市场继续承压,尤其是煤制聚丙烯企业运营压力会越来越大。”长期跟踪国内聚丙烯产业发展的大唐化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金阁博士提醒煤制聚丙烯企业:未来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企业要早做准备。
产能过剩加速到来
近几年,聚丙烯产能不断扩张,容量持续增大。
李金阁介绍,整体来看,聚丙烯行业前后经历几次大扩能。第一次在2006~2008年炼油及乙烯扩能时代;第二次在2014年煤化工扩能时代;第三次在2020~2021年大炼化时代。产能快速扩张,聚丙烯竞争加剧自在情理之中。
据统计,2020年国内聚丙烯总供应量为2882万吨,较上年增长15.25%。其中,油制聚丙烯、煤制聚丙烯、丙烷脱氢制聚丙烯占比分别为55%、19%、10%。2020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约3100万吨,比上年增长18.43%。2020年进口聚丙烯461万吨,占到消费总量的14.9%。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受疫情期间抗疫物资需求拉动,聚丙烯销量增幅明显高于往年。即便如此,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和消费量也已十分接近,如果将进口量计算在内,国内聚丙烯市场实际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预计2021年国内聚丙烯总产能将达3500万吨,2023年将突破4500万吨,‘十四五’末突破5000万吨已是保守估计。而2025年聚丙烯市场表观消费量预计在4000万~4500万吨,将远低于产能。可以预见,聚丙烯产能结构性过剩时代即将来临。”李金阁提醒说。
煤制路线优势渐失
我国煤制聚丙烯自2005年起步,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占市场近20%份额,可谓异军突起。据了解,还有一大批煤制聚丙烯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2025年总产能将达1500万吨以上。届时,在聚丙烯市场中,煤制聚丙烯将三分天下有其一。
以往,煤制聚丙烯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绝大多数时间油制聚丙烯吨成本都高出煤制聚丙烯成本1000元左右。但2018年年底,煤制聚丙烯成本一度被油制聚丙烯逆袭。2020年因国际油价大跌,油制聚丙烯成本顺势走低,一度低于煤制成本194元,甚至更多。煤、油制聚丙烯成本之争帷幕拉开。
“虽然煤制聚丙烯有一定成本优势,但国内煤炭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煤制聚丙烯的生产成本正在逐年增加。”李金阁分析说,以内蒙古蒙东地区某大型煤制聚丙烯企业为例,近3年当地褐煤出矿吨价由2018年的133元持续上涨到2021年的207.67元,涨幅达56%。而煤炭成本占到煤制聚丙烯生产成本的55%以上。其他地区的煤制聚丙烯企业同样面临煤炭涨价的压力。可以预见,炼油一体化项目和丙烷脱氢项目集中投产后,煤制聚丙烯项目的成本优势必将进一步削弱。
此外,李金阁还指出,2021年以来国内聚丙烯树脂行情较好,煤制聚丙烯盈利水平普遍不错,但从长远来看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二是煤制聚丙烯产品牌号普遍单一、附加值不高;三是炼化一体化项目和丙烷脱氢项目大量投产,将进一步挤压通用聚丙烯产品市场份额。另外,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也开始对煤化工企业产生影响。
寻求差异化多元化
以往煤制聚丙烯企业都追求项目大型化、产能规模化,但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此基础上单套装置规模要有大有小,生产工艺也要多样化,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竞争需求。
“目前有一些新建项目在装置规模和工艺选型上则更加灵活,单套装置也不再追求最大化。”李金阁举例说,比如恒力石化(长兴岛项目)的套规模分别为一套45万吨/年、两套20万吨/年;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两套聚丙烯装置产能分别为40万吨/年和28万吨/年;裕龙岛项目一期三套聚丙烯装置分别为两套40万吨/年和一套30万吨/年。
据悉,由于许多高性能聚丙烯牌号产品下游市场容量较小,现有煤制聚丙烯的装置规模普遍比较大,一个批次生产的产品就会对下游造成较大冲击,进而影响产品价格。且同类产品在不同的生产装置上性能也不完全相同。由于生产工艺、催化剂、给电子体等可能不同,生产出的聚丙烯产品宏观力学性能相同,而产品微观结构实际上有差别,这种差别在聚丙烯下游加工制品的时候就会有很大不同,比如结晶温度、等规度、成膜性能等。
“要综合考虑装置规模、生产工艺、市场容量、下游市场需求等因素,依托企业现有的生产装置选择合适的聚丙烯新牌号,寻求产品的差异化、技术的多元化、装置的多样化,设备选型要有大有小,生产工艺也要丰富多样,以更加适应聚丙烯产业的发展。”李金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