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京举行。)
12月27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和提名奖名单正式出炉,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项目获评中国工业大奖,是中国石化唯一获奖单位。该技术打破了70年来国外对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封锁垄断,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成套技术,树立了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品牌形象。我国对国外技术和进口产品的依存度显著下降,国内己内酰胺自给率从30%上升至94%。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己内酰胺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作为生产尼龙-6合成纤维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等利用新材料创新的众多领域。己内酰胺产业与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发展与持续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项目获评中国工业大奖,是中国石化唯一获奖单位。)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石化花费近百亿元巨资,引进3套5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分别建在巴陵石化、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合资)和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传统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巴陵石化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进步方向聚焦到绿色生产工艺的研发。
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化组织以己内酰胺生产的核心技术—环己酮肟制备为突破口,开展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攻关,这是当时中国石化自主创新的重大项目之一。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闵恩泽院士、舒兴田院士的指导下,攻关团队精诚合作、努力拼搏,近30年来,形成了百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成功开发新反应途径、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程集成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
该成套新技术拥有6大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是:单釜连续淤浆床环己酮氨肟化制环己酮肟工艺技术;环己酮肟贝克曼三级重排技术;硫铵中和结晶技术;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技术;环己酮肟气相重排制己内酰胺技术;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新工艺。其中,前四项技术已实现工业应用,形成国内外发明专利137件,获省部级以上奖1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巴陵石化无副产硫酸铵的“环己酮肟气相重排移动床新工艺”也在催化剂制备、反应工艺、产品精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小试和中试技术研究,即将进行5万吨/年工业应用。此外,中国石化首创研发的“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新工艺”,碳原子利用率接近100%,能耗低,联产无水乙醇,已完成中试研究及20万吨/年工艺包开发,即将进行20万吨/年工业应用。
“中国制造”改变全球行业格局。如今的巴陵石化已成为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联合企业,国内最大的己内酰胺、锂系橡胶生产企业和重要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其中,己内酰胺产品链包括50万吨己内酰胺(含合资企业20万吨)、45万吨环己酮、80万吨硫铵。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跨越式技术进步,生产更加环保,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50%,生产成本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降低50%,万吨产能投资由7亿元下降至1.5亿元以下,减少近8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大力推动了己内酰胺及其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已在巴陵石化、石家庄炼化、浙江巴陵恒逸等建有多套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规模达90万吨/年,占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的12.16%,占国内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的24.39%。我国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新技术产能达4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形成了400亿元新兴产业,带动了4000亿元下游产业。
搬迁升级为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巴陵石化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做强做优己内酰胺、合成橡胶和环氧树脂化工新材料,为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巴陵石化负责人介绍,中国石化明确了以新技术为支撑,建设湖南岳阳、江苏连云港、福建古雷三个世界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今年,巴陵石化总投资139.5 亿元的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在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正式启动,项目采用一批中国石化自主开发新技术,将一次建设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该项目将打造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一江碧水”、破解“化工围江”指示精神,以及实施全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的示范工程和标杆项目。“十四五”末,巴陵石化己内酰胺总产能将达到220万吨/年。
据悉,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奖项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13家全国性工业行业联合会(协会)共同实施,已成功举办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