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2022全球步入“收水年” 政策分化如何影响中国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搜料网资讯:

  2022年,在高通胀压力下,多家央行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启动加息。中国的经济、政策周期将和全球主要经济体背道而驰。这将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市场运行逻辑?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和投资经理表示,美联储加息周期易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对中国离岸市场的压力加大,北向资金的流入亦将大概率低于今年超4000亿元的规模。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称,预计2022年中国仍有可能降准和下调LPR(贷款报价利率),而且根据预测,2021~2022年,中国GDP增速或为8%和5.4%,美国或为5.6%和4%,中美经济增速差的收敛幅度是过去多年来较为少见的。不过,随着中国稳增长政策逐步传导,一季度后经济拐点有望到来,他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或前低后高,增速逐季回归至正常水平,不仅能完成可能设定的5%~5.5%的增长目标,也可能实现5.7%左右的增长。

  发达经济体步入“收水年”

  美国11月CPI同比增6.8%,创下40年新高,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4.9%,远超2%的目标。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11月开始缩减购债(Taper),并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暗示将于明年3月结束Taper,明后两年预计各加息3次。

  目前,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复苏,失业率11月回落至4.2%。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记者表示,失业率4%将是美联储加息的触发点,目前抗通胀更为紧迫。

  英国央行已经在12月意外加息15个基点至0.25%,并将于年底结束购债。截至目前,市场预期英国央行将于明年3月加息至0.5%,9月加息至1%。这一鹰派转身发生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暴发并蔓延的背景之下。

  尽管欧洲的通胀问题远没有美国严重,但19个欧元区国家11月通胀也已达4.9%,创下了近25年来的最高纪录。欧洲央行抗疫紧急购债计划(PEPP)明年3月到期,但至少2022年9月之前不会结束购债。“欧洲央行将在明年第二季度购债400亿欧元,第三季度购债300亿欧元,并在确认停止购债适当性之前继续维持200亿欧元的购债规模。欧洲央行预计通胀率2022年底前将开始下降,年底将接近2.3%。预计2022年和2023年通胀率为1.8%。当前环境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认为明年不会加息,但我们认为欧洲央行极有可能在2022年底前加息。”City Index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对记者表示。

  就日本而言,首相岸田文雄最近宣布了一项包括直接发放款在内的总值4900亿美元新刺激计划。此外,日本央行在12月会议上表示,将把小企业紧急融资延长6个月,但将于本财政年度末(2022年3月)停止购买企业债券。此举动作不大,但仍构成某种形式的刺激缩减。

  随着疫苗接种快速推进,该行将2022财年增长预测自2.7%上修至2.9%,全年通胀预期0.9%。“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为2%。因此,很可能会在2022年继续小幅缩减购债规模。一旦通胀到达2%,日本央行就可以退出零利率的10年期日债收益率控制计划。在此之后,可以考虑上调目前-0.1%的利率。2022年可能还不会加息。通胀只有过去几个月里达到了正值,在此之前整一年,通胀都是负值。”佩里称。

  中国仍有可能降准、调低LPR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仍处于触顶下行的阶段,在近期降准、“降息”迅速落地后,外界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大概率趋于宽松,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发力。

  连平对记者表示,明年稳增长、保就业、稳物价、促平衡和防风险等多种需求同时存在,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通胀预期上行、海外加息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仍可能保持稳健基调,倾向偏松操作,但无大幅宽松的必要和条件。不过,考虑到财政、货币联动,预计上半年仍或小幅降准1至2次;央行预计会积极发挥结构性工具对三农、小微、碳减排等领域的信贷引导作用,改善发债环节,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此外,央行或继续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LPR仍有小幅下降可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他表示,明年中、美两国的GDP增速之差或收窄至2个百分点以内,中美利差继续收窄,人民币汇率可能很难再大幅攀升。

  芝商所(CME)执行董事兼高级经济学家诺兰德(Erik Norland)对记者表示,强劲的出口无疑是支撑2021年人民币大涨的主要动能,但2022年动能或趋缓。在他看来,全球供应链瓶颈将趋于缓和。国际航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路里(Drewry)数据显示,9月30日,上海至洛杉矶的海运价格为12172美元/FEU,10月7日为11173美元/FEU,下降幅度达8.2%,到了11月则已降至9000美元/FEU区间。

  不过,机构仍认为,中国经济将于二季度开始企稳向好。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提及,结合长三角近期的疫情、房地产投资的惯性下滑等因素看,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经济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无论是财政支出增加还是货币一定程度宽松,政策要真正落实到实体经济都要到明年一季度末甚至到二季度。明年二季度以后,经济大概率会见底向上。

  港股和中概股仍存压力

  就股市而言,主流机构仍看好A股的后续表现,且外资的看法较中资更为乐观,这主要因为A股估值仍远低于美股且中国货币趋于宽松的背景,但对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则维持偏审慎的态度。

  多家国际资管机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对在美中概股的持仓已经有所下降,希望待政策明确后再进一步布局;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分析师王滢此前对记者提及,更推荐买入符合“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并卖出不满足“二次上市”要求且外国投资人持有比例高的公司(大于20%的可交易市值)。这一策略从2020年5月21日以来累计回报达50%(年化收益30%)。

  吴照银也对记者表示,港股和中概股目前仍难言见底。在他看来,港股持续下跌从宏观上看还有汇率因素,今年以来欧元、日元以及韩元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大幅下跌,比如从年初以来欧元对美元下跌7%,日元对美元贬值11%,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更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港元本来应该跟随新兴市场货币一道对美元贬值,但是由于其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对美元汇率保持固定,这样事实上港元被高估,那么国际资本就会卖出港元资产,从而导致港股持续下跌。如果美元继续强势,那么港元资产包括港股仍有可能下跌。尽管今年近4000亿港元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但这可能仍难敌国际资金的流出。

  “今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股票指数都以上涨为主,比如德国DAX指数上涨15%,日经225指数上涨5%,韩国综合指数上涨4.5%,而恒生指数下跌14%,但是如果把汇率贬值幅度叠加到股指中去,那么日本、韩国、德国的股指涨幅就很小,甚至亏损,而港股的跌幅相对不是那么显眼了。” 吴照银称。

  建银国际首席港股分析师赵文利告诉记者,由于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国的货币政策收紧将可能直接影响香港采取同样的政策收紧。在以往的紧缩周期(2007~2008年和2014~2019年),香港的流动性状况明显受到影响,缩减QE的影响明显小于加息的影响。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