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搜料网资讯:

  手执创新之笔,研制昆仑润滑“独家秘方”;

  燃烧赤子之心,促成中国润滑油国际领先。

  12月22日下午,伴随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颁奖辞和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国高铁润滑油第一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首席科学家伏喜胜走上颁奖台,接受属于他的荣誉和表彰。荣膺第六届“央企楷模”称号的伏喜胜深深感慨:“这么多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团队始终初心不变、目标不移,就是要干一件事,把国家的润滑油技术解决了。”

微信图片_20211223102506.jpg

  不忘初心使命,勇攀科研高峰。30多年来,他以“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赤诚情怀,带领团队磨砺科技之剑,勇攀世界润滑之巅,书写科技造福民族的石油篇章,标注了我国润滑油行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高度。

  “这辈子我就干这件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于伏喜胜来说,振兴民族润滑油工业,实现我国在润滑油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是使命和责任。

  1987年,年仅19岁的伏喜胜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成为国家“七五”攻关实验——齿轮油添加剂攻关组的成员。

  当时,我们和国外至少有四五十年的差距。而国外对关键核心技术又严格封锁,攻关组面临的是没有标准、没有设备、没有方法,一切从零开始。攻关组从一万多个化学分子结构里进行筛选,再组合成不同配方,2年来尝试了100多个配方,全部以失败告终。

  四五十年的差距,不能用四五十年来追平。在老一辈润滑油科研工作者的熏陶下,在时不我待的浓厚创业氛围中,伏喜胜早就暗自立下誓言:“这辈子就干这件事,要把国家的润滑油技术解决了。”

  在孤寂、枯燥中坚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齿轮油攻关逐渐缩小着合成范围。1991年,编号为85544的第544个齿轮油配方,寄送到美国西南研究院后,终于通过了台架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达到国际规格的齿轮润滑油配方。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磨砺人淬炼人。

  深深痴迷并全身心投入那些复杂化学结构的伏喜胜,也逐渐从核心成员成长为攻关组组长。继而,他带领团队潜心向着添加剂单剂国产化这一“芯片”级技术进军。1995年到2003年,团队先后合成了含磷、硫磷、硫磷氮、硫磷氮硼等4种不同化学组成结构的极压抗磨添加剂,分别解决了齿轮油通用、清洁、长寿命、抗磨、节能等一系列问题,获得润滑油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发明奖。这一技术终结了中国齿轮油及其复合剂市场被“洋油”垄断的历史,实现了对国外润滑技术的追赶和并跑。

  “高铁齿轮箱油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2017年9月21日,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从北京南站出发抵达上海虹桥,我国由此正式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这列高铁所用的齿轮箱油,正是由伏喜胜团队研发的。

  中国速度,需要中国润滑。高铁齿轮箱油一向被称作是润滑油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在高铁国产化过程中,齿轮油的国产化也是关键之一。

  2007年左右,国内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在建时,伏喜胜就关注到这个领域。他曾说:“高铁齿轮箱油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科研人员,就是要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润滑油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伏喜胜团队大胆创新,摈弃了国际上公认的高速轴承润滑机理,提出了高速工况下的沉积膜润滑机理。为了对其验证,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合成了100多种化合物,终于筛选出一种合适的添加剂,并能够大大延长油品与轴承的寿命。接着,筛选配方模拟试验200次以上,美国、日本、国内西南交大等各种台架试验20多个……最终,历经了9600多次大大小小的试验,在国产齿轮箱诞生之际,伏喜胜团队为其匹配上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齿轮油产品。

  在高铁齿轮箱油的助力下,中国高铁成为当之无愧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伏喜胜团队,也实现了从追赶国外同行的脚步,到打破技术垄断,并在世界润滑油领域拥有了发言权。

微信图片_20211223102501.jpg

  “将一生都献给实验室”

  伴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进程,伏喜胜带领科研团队紧紧围绕润滑油公司的“技术+服务+品牌”定位,相继发现和创建了四大润滑机理,发明了13类核心添加剂,三大独有添加剂复配技术,26种新型润滑油,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等七大领域。

  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显著提升了中国润滑油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使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价。为获取润滑油行业国际话语权,伏喜胜带领团队先后制定或联合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军用标准,提升了齿轮油的整体工业水平;共计发表论文63篇、专著7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其中3项获美国专利,全部实现工业应用。

  中国发展在加速,伏喜胜常说:“研发一时一刻都不能停,停下来就追不上了。”现在,他每天密切跟进我国将要大力发展的领域。新基建、城镇化……看到这些字眼,他第一个就想什么油可能最需要,哪些领域能够实现自主创新。他还带领着由9名技术专家、14名一级工程师、82名二级工程师组成的昆仑润滑技术团队持续研发。

  54岁的伏喜胜还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能集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领域顶级的科研力量,“用1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在润滑油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希望自己一直在一线干,“将一生都献给实验室”。伏喜胜坚守着这份信念,用一名科学家的执着不断耕耘,在探索更好的润滑油道路上奋力奔跑,为更快的中国速度加油助威!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