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搜料网资讯:

近日,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内的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进入试运行阶段。一辆总重4.5吨的氢燃料电池货车,只需加氢3分钟,就能续航350公里……不论是接卸氢气的能力、氢气储存的能力,还是氢气压缩的能力、氢气加注的能力,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的该加氢站均为全球第一,因此引发行业热议。

在“达峰”与“碳中和”要求下,氢气生产低碳/零碳化大势所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必须有合适氢源和加氢站等配套,这就要求氢基建必须提速。因此,近年来,一场围绕氢能社会建设布局百舸争流的画面,正在中国多个城市上演。

政策利好释放新风口 氢能基建如火如荼

2020年“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一条新赛道悄然崛起,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深度布局“新基建”、拉动新一轮增长的先锋力量。对于建设氢能社会而言,“新基建”就是“氢基建”。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战略纲要中均被确认要大力发展。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到2030年要实现保有量200万辆。各级政府和各路资本摩拳擦掌背后,是氢燃料电池车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5万亿水平。

作为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利器”的加氢站、储氢瓶等重要基础设施也被纳入“新基建”范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提到未来氢能发展的“头号工程”,要推进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顶层设计层面已明确提出氢能基建概念。

政策叠加之下,国内多个城市加速布局氢基建。2020年中国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在建和拟建的加氢站数量为167座,其中有101座建成的加氢站已投入运营,投用比例超过85%,超额完成了2016蓝皮书的目标。预计到2050年加氢站数量将达10000座,行业产值达12万亿元。

一边是政府的“有形之手”,一边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在这一轮热潮中,触觉敏锐的企业正不断发现并抢占新的市场空间,显示出顺势而上的勃勃生机。鸿达兴业作为首家建成民用液氢生产线的企业,不仅实现了制氢工艺的突破,而且已进军加氢站和移动加氢站,先人一步,有望成为氢基建综合运用龙头之一。

技术赋能 鸿达兴业全面布局氢能产业链

近年来,鸿达兴业始终把培育发展氢能产业作为抢占未来能源创新制高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氢基建的发展。2019年初获得8个加氢站的立项批文,并于同年5月建成了内蒙古第一座加氢站,日加注能力1000公斤,可提供22兆帕、35兆帕、70兆帕三种压力等级加注。值得一提的是,鸿达兴业氯碱制氢成本低、纯度高,利用提纯装置所生产的99.9%氢气作为原料,再通过多级纯化,可提纯至99.999%以上,达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使用国家标准。2020年鸿达兴业继续发力,创新性建设新型移动式加氢站,加注压力35mpa,日加注量500kg,一次满足25辆氢能大巴或40辆氢能物流车的加氢需求。这在国内属于首创,为氢能产业链条上添加了重要的砝码。

在氢气制取储运方面,鸿达兴业也不遑多让,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投资建设并运营我国首个民用液氢工厂,并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稀土储氢材料,拥有液态、固态、气态储氢三种技术,打破诸多因素制约,实现长距离运输。

热火朝天的氢能建设,正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引力波”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入局。2019年以来,鸿达兴业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和法国液化空气等相关机构签订了氢能合作协议,从氢能技术研发、装备研制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确保技术工艺领先和装置供应。鸿达兴业以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为下阶段氢基建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推进产业升级。

随着国家将氢能源纳入中国能源战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万亿市场蓝图正在成为新一轮资本角逐的“疆场”。毫无疑问,氢基建的推进,将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的有序发展,推动氢能社会的早日建成。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