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疫情泥潭,今年家电业大佬们更关心哪些问题?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走出了疫情的泥潭,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对于2021年的市场和消费都充满期待。那么,最近家电产业的各个大佬们又在关注什么?
回顾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如人意,尤其是家电市场整体下降3.8%;空调、冰洗等大家电销售均颇为“疲软”。但同时小家电产品线上销售逆势上升,在2020的消费寒冬中走出不一样的精彩。进入2021年,各行各业对于今年的市场都充满期待。为了促进家电行业更好地发展,家电行业的企业家,以及企业代表们在工业互联网、低碳减排、家电回收、民生保障等方面纷纷发表建议和观点。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关注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发展、修改疫苗管理法等方面的发展。他提出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加强老年人场景化生活体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同时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
从需求层面来讲,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高等增加大量医疗需求;从供给层面来讲,优质医生和医疗资源不足、资源分配不均,难以与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匹配。智能医疗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以技术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面变革。随着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智能医疗将成为医疗服务模式“新常态”,数字化应用场景将会变得更加广泛。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则提出,完善家电“碳标识”和废旧产品回收的制度及体系。落实执行“碳标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生产更多节能产品,使企业更好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并助推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智能家电的不断普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显现,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家电行业必须要承担起节能、降耗、环保的社会责任。执行更加严格的能效标准、提升产品节能技术,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绿色的产品,也更加环保。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建议推行中国标准加大国货话语权,同时,在国外市场同步推行中国标准认证体系,加快推进国际标准认证体系互认,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国内部分工程在招标时明确表示只用外资品牌或以美国行业标准和认证要求作为门槛,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美国认证费用,甚至丧失在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家电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获得话语权,不仅需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还需要构建高于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话语评价机制,真正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
长虹控股董事长赵勇则建议,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角色质量还有待提高。建议出台差异化政策规划实质性的院、校、企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通“产学研”链条,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产业布局,长虹控股公司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高速连接器等核心部件领域已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把成果转化成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在相关领域的高质量、高安全发展。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家电方面建议加强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普及,加大补贴力度,积极引导以旧换新,并建立家电回收机制,产业上下游组建高标准闭环。十几年前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在我国取得了“助企惠民”的利好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政策的红利周期已到。很多家庭重新面临家电更新迭代的需求,并对智能化新品类产品有了新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内循环至关重要。而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和处理,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新需要。
当前无论是新趋势新技术,还是家电产品的标准化、后续服务保障,都关系着家电行业在未来5-10年长期可持续发展,家电企业大佬们的关注点,基本上代表了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疫情后时代,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消费需求的挖掘,拉动内需促进内循环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行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