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行业如何经过“冬考”?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宣布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冬考”拉开了序幕,而这对于政策主导性行业的再生塑料行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近几年,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及其他政策的实行,国内各大工业大省、各大化工园区都可以见到明显的环境改善,但对于再生塑料行业来说却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自2017年起,国内环保力度加大,加之当时部分地区错误地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治理污染工企,全国范围内不少中小型再生塑料企业因此遭到关停取缔,而在进入2018年后,国内的环保形势依旧严峻,同时由于“禁废令”的实行也让国内出现了不小的废塑料原料需求缺口,在去年年底,我国就已经禁止对国外生活源类废塑料的进口,而工业源类也将于今年年底彻底禁止。
巨量的缺口让国内从事进口废塑料的投资者前往附近仍能进口加工废塑料的日韩、东南亚等国开疆辟土。但由于不少国内的投资商抱着赚快钱的想法,不顾当地法规照搬国内粗放的生产模式,使得整个进口废塑料再生造粒行业面临不小的挑战。
国外设厂进口造粒面临挑战,国内无法得到质量较好的“洋垃圾”原料,数百万吨的原料缺口需要找寻新的方向。而国内的“土垃圾”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对象。
然而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国内回收体系等尚不完善,国内再生塑料企业加工这些原料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也更容易成为“散污乱”企业而遭到停产等处置,同时加之年初以来市场多数时间对于再生料的需求并不算高,平淡的市场行情也让不少企业的生产需求降低,选择减产停产来避免损失。
众所周知,再生塑料加工行业是一个政策主导型行业,政策面对于行业的指引明显,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第二轮环保“回头看”跟《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实行和一些地区对于政策的响应出台相关的法规,这势必对中小型企业造成冲击。
尽管今年以来环境部门坚决对于一刀切等不合理的处置方法说“不”,加之不少政策都会给企业“开小灶”,让企业能够通过整改等方法抛掉“散污乱”的帽子,但是环保整治政策与需求淡季的相撞势必会导致再生塑料企业开工率的下降。
在市场行情方面,随着进入淡季,下游终端积极性并不高,能否消耗掉前两个月前的库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次“冬考”,面对原料缺口,环保政策,市场环境等这些问题,再生塑料行业又将交出怎样的一张答卷?
来源:慧聪塑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