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塑”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席卷全球。
已有人阅读此文 - -塑料,一个如今已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却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存在,白色污染、太平洋垃圾带、塑料微粒污染等着实让人们对这一存在的抗拒日愈高涨,“战塑”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快速席卷全球。
19世纪,最原始的塑料诞生于摄影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不断挖掘探寻这类将富含碳的化学混合物转变成固体结构的产物的新种类和新用途,1909年,美国人贝克兰用苯酚和甲醛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全合成塑料,也是第一种热固性塑料。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尼龙等塑料品种也相继问世,由于拥有“刚柔并济”,价格低廉等特点,这种新兴的材料受到了很多民众的欢迎,而二战后石化工业的发展也让塑料制造业搭上了一趟高速的顺风车。
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塑料行业的黄金年代,不少的石化巨头在战后进行了市场合并,诸如杜邦、美孚、埃克森等巨头不断地在塑料领域加大研究、生产和应用开发的力度,不断的有塑料品种面试,不断的有各种塑料制品进入各个领域,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塑料开始了不可阻挡的崛起之路,取代了诸如石木、棉麻、玻璃等成为消费产品的首选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诞生的塑料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崛起,在迈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现在,塑料不仅依旧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一些前沿尖端的科技领域他也依旧是重要角色。在汽车轻量化,3D打印,新型机器人等领域,各种塑料依旧是科研人员的首选材料。
尽管在各个领域、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塑料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相反作为“20世纪最糟糕发明”,塑料由于自身几乎无法降解、在一些条件下会产生有害物质等特点,自诞生起不久就有一些学者预见其将成为未来的一大棘手的问题,但在那时,公众和学界对于这一颠覆了材料应用历史的新材料多是一种期待与欢迎。而在塑料工业快速发展了一段时间后,一些人终于看见了滥用塑料所带来的后果并想政府和一些组织提出控制塑料的想法,但在当时也并未受到行业、民众的重视。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尽管也有不少个人、组织针对塑料污染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行动,但碍于经济、技术等因素,这些断续的行动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算明显,在这段时间里,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头等的环境问题,太平洋的垃圾带已成“大陆”,海洋塑料也已分解并进入生物循环甚至人体内。塑料垃圾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比气候变化更简单,更易解决的问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诸如生物环境受塑料环境影响的报道日益增多,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次次“战塑”的热潮,近几年,全球各地均有地区、城市出台相应法规限制、禁止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许多企业开始在产品中使用再生塑料或其他的代塑材料,环保组织发起各种减塑,禁塑活动。
但是,要想摆脱塑料制品,仅仅靠这些措施显然不够。塑料之所以无处不在,并不是因为它比天然材料更好,而是因为它更轻、更便宜――事实上,它便宜得多,所以随手一丢根本不觉得可惜。塑料使我们习以为常的廉价、一次性的消费文化成为可能。而将近半个世纪疯狂消费正是使得塑料污染成为目前一大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
尽管困难重重,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战塑”活动依旧让我们看到一丝曙光,在人们依旧忍不住想用塑料的情况下,诸如西雅图、伦敦、几大航空公司和不少知名品牌都选择在自身服务、产品中限制、塑料的使用,以唤醒养成消费者的减塑环保意识,同时,消费者反塑料情绪有所上升也使得近年来各大公司将不得不调整自己商业模式,以适应塑料禁令的新环境。
塑料是一把双刃剑,半个世纪的疯狂消费让它的害处被无限放大。参与“战塑”,不仅是为了未来,也是为了偿还数十年来的疯狂消费。
来源:慧聪塑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