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禁废”影响下小作坊偃旗息鼓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2018年即将结束,“禁废”的第一年算是告一段落,禁废的一年着实让很多企业都措手不及,大企业纷纷“东渡”、“下南洋”,在国外建厂或是陆续在收购国外的回收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了寻找货源四处奔走,位于最底端的小作坊则在货源紧缺和环保压力等因素下销声匿迹。

 

回顾去年与往年的废塑料进口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的进口量和去年相比用一句“一落千丈”来形容并不过分。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2017年上半年废塑料进口量就已达705.06万吨,而2018年整年进口的量不过7.60万吨,仅占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的1.1%左右。

 

并且在2019年的1月1日起,16种固废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后期废塑料产品将退出固废审核名单,国内全面禁废时代来临。

 

随着2018年的即将结束,工业类废塑料禁止进口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近日2019年固废审批已出,废塑料产品严格执行“禁废令”要求,无一家厂家入列。

 

同时,随着今年下半年开始马来西亚等地区对废塑料进口的限制和加大了对当地再生塑料工厂的监察,关上废塑料进口和再生塑料出口的地区越来越多。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的废塑料进口量一下子从几百万吨降至几万吨,近700万吨的市场缺口该如何补上?

2018年PET废塑料进口量仅为17110吨,相比于2017年250万吨的进口量,导致国内PET再生料严重短缺,缺口高达200万吨,下游再生PET企业原料采购难度加大,成本不断升高,企业生存艰难。

2018年5月,在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致函海关总署办公厅的红头文件中,明确指出:“如进口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在境外已经过分选、破碎和清洗,且符合《再生聚酯(PET)瓶片》(FZ/T51008-2014)规定的A、B、C类各项性能和指标要求,进口后可以替代原生料直接加工利用,不作为固体废物监管。

此项政策符合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总体战略,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再生聚酯(PET)纤维行业的发展需求,既解决了行业的原料来源问题,有力支撑了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的发展,又将劣质废碎料和下脚料等污染废料拒之国门之外,得到了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

自2018年5月至今,已有部分企业顺利进口了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但是从总体进口情况来看,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进口并不通畅,多数企业不敢贸然进口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且海关多次查获不符合环保要求的PET瓶片,使得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的进口之路迷雾重重。

PET瓶片检验通过率极低,企业反响强烈

目前的检验标准《再生聚酯(PET)瓶片》(FZ/T51008-2014)(以下简称“标准”)侧重于货物品质鉴定,以其作为固废鉴定的判定标准,与其制定初衷不相适应。

据统计,今年以来,某海关技术中心接受再生聚酯净瓶片送样23批,仅2批满足检测要求,检测通过率仅8.7%。未通过检测的样品直接鉴定为限制类进口固体废物,企业需接受退运及处罚,行业反响强烈。

检测标准过于苛刻,难于执行

该行业标准于2012年立项,2014年正式实施,当年为确保瓶片质量设定的一些指标已明显不符合现阶段的行业发展实际。主要集中在两项指标:

一是“粉末”指标,标准中粉末指通过孔径为3.55mm×3.55mm方孔筛网的物质,指标要求≤5000mg/kg;

二是“非聚酯残留”指标,此项指标是指PET瓶片经清洗后仍附着有诸如焦糖、标签胶、果糖、动植物油脂、颜料、色素等非聚酯物质残留物与聚酯瓶片的质量比值。目前行业标准中非聚酯残留物的指标值是≤50ppm。

目前,大部分再生聚酯(PET)瓶片不满足标准的“粉末”指标,非聚酯残留物的指标值是≤50ppm,该指标比《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 16487.12-2017)危险夹杂物≤100ppm的指标限值还低。

行业标准过于严苛,难以反应行业实际。目前,该标准目前已经由其原编撰单位立项修订,预计2019年7月份可以完成修订程序。

在禁止进口洋垃圾这样的重大产业政策调整的同时,面对已经到来的新的行业形势,积极完善再生资源产品的管理制度,才是对禁止进口“洋垃圾”政策真正的执行。700万吨的废塑料市场缺口,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

来源:第八元素塑料版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