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冬去春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市场好于去年,
已有人阅读此文 - -演讲中,邱晓华分享了对当下中国经济的认识:
第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个不友好的外部环境由此而来,我们感受到了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在新经济领域里面,高技术行业里面,面临着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的围堵、竞争二者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产业领域里面,面对的是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市场、资源、资金、技术、管理多方面的经济压力。因此,可以说这三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改变的外部环境,许多涉外企业感受到了冬天的温度比过去更加寒冷。”邱晓华说。
第二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发展节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这场疫情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无论是疫情之初的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下降6.8%,还是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只增长0.4%,四季度只增长2.9%。这些数字都告诉我们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可以说疫情阻断了人流、经济流、物流,给许多行业、许多领域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邱晓华说。
第三方面,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条件变化。“无论是政策方面的调整,还是发展要素的改变,我们都感受到了传统制造业遇到的寒冬冲击,感受到新的领域里面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小企业,在民营经济的领域里面,过去几年他们遭遇了比以往更多的困境。”邱晓华说。
邱晓华表示,所幸的是今天站在这个时点上,可以说冬天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我从来是带着四个维度去考虑中国经济的:一个是世界的眼光,一个是发展的眼光,一个是系统的眼光,一个是感情的眼光。”邱晓华说。
在邱晓华看来,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科技革命所伴生的产业革命正大步向我们走来,这场革命和以往的革命一样,是一次改变世界,改变国运的一场大革命,也是一次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大革命。因为谁在这领域里面取得了制高点,谁就会影响和改变世界,谁就能够使自己国家的经济成为世界最强竞争力的经济。而今天,这场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又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要角色之一。
邱晓华表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很多方面都在改变:
第一个改变,人口变了。去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中国人口由增长转为下降,比国际组织的预计早了六到八年。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突出的课题。到去年60岁以上人口总量达到2.84亿人,到今年很可能要超过3亿人,因为1962、1963年的婴儿潮所多生出的3000多万人,在今年都将跨入60岁以上的行列。人口变化一定会给中国经济会带来很大的改变。”邱晓华说。
第二个改变,经济速度的变化,其实就是发展方式的变化。
邱晓华指出,中国在经历了以粗放为特征,这个粗放就是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为特征的高速成长阶段已经结束了,因为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我们需要改变赛道,改变模式。因此,一个最大的变化,中国经济慢下来了。
“由于慢下来,因此给地方政府的财政,给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给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今天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企业负债率超过120%,家庭负债率有人说比企业负债率还高,但是官方的数字在40%以上。不管怎么说,资产负债表需要修复的年代已经到来了,因此在资产负债表需要修复的年代发展速度一定不如以往,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债务的压力。”邱晓华说。
第三个改变,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的问题更加突出。
“消费升级已经越来越明显,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进入了相对富裕的发展新阶段,消费的升级一定是题中之义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服务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的分量在逐步增大,而三年疫情也正好影响着这方面的消费,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的问题更加突出,生产结构如何跟上变化的消费结构,又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其实用一个更简单的话说,以往的年代是生产者说了算,今后的年代是消费者说了算。因此,这种市场环境的改变,生产者与消费者地位的改变,一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邱晓华说。
第四个改变,社会转型也在深刻的演进当中。
“政府的角色需要改变,如果说以往的社会是传统社会,因此人们对政府的期待更多的是温饱的需要,更多的是小康需要的解决,而今天人们对政府的期待更多的是公平、更多的是正义,更多的是平等,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全面满足。因此,政府的角色需要更多转到服务者,更多地转到监管者,而不是停留在建设者的角色。如果这种转变不完成,社会难以和谐。”邱晓华说。
因此,在邱晓华看来,从上述四个方面的改变来说,当下的中国经济如果说困难那是正常的,如果说不困难,那就是不正常的。只是今天中国经济的困难程度超出预料,这就需要分析是哪些原因。第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加重了困难。第二,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加重了困难。第三,政策的调整与实际操作的偏差加重了困难。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2023年,今年将是经济年,是拼经济的一年。经济年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求和为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友好,政府作为力度的加大。一句话,春天来了。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是春天的一个特质。因此,我们能够感受到今年中国经济的温度一定会高于去年,方方面面的变化一定会好于去年。从一个更长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我觉得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春天。”邱晓华说。
邱晓华表示,市场的春天正在走来,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将不断优化。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到四个增量市场的前景:
第一个是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人员体系打造,这个增量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更多的投资机会。
第二个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打造,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更大的投资机会。
第三个是以安全作为主线出发的,补短版、强基础这方面的产业和战略体系的打造,一定会给投资者提供新的机会。
第四个是更加可持续发展,以更加美好的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战略体系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还有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想市场的春天一定在向我们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市场好于去年,好于往年。”邱晓华说。
同时,邱晓华认为转型升级的春天日益明确,动力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这些年我们以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的变革,已经使得产业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些年,在供给体系里面推进新经济的建设,也使得供给体系里面新经济的能量有更大的增强。因此,供给创造需求、供给引领需求这方面的潜能将进一步表现和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持久的能量,值得关注。”邱晓华说。
并且,中国经济今后由两大动力驱动和拉动,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是中国经济今后的两大动力。今天可以看到,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正在打造,政策体系正在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化可以预期技术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观念的创新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因此,创新驱动一定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重要动能。内需拉动已成为国家战略决策,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的考量已经写进了国家的发展纲要。因此,可以预期无论是有效投资,还是消费的能量都会进一步释放出来。疫情的修复会带来消费的恢复,随着经济的修复,会带来转型升级的消费能量扩大,因此,一个消费不断成长的能量一定会越来越大。”邱晓华说。
邱晓华表示,归结起来,看到的是一个政治的春天、政策的春天、市场的春天、转型升级的春天以及发展动力的春天,在今后将会越来越感受到春天的氛围日益浓厚的前景。
但邱晓华也表示,还有一些事项我们需要注意。
“春天还有另外一个特性,春季是多变的季节,就像孩子般的脸说变就变。因此,我们要警惕春天下的中国经济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倒春寒的因素,而迈向2023年的中国经济已经看到了第一次倒春寒,这就是外部金融体系的动荡,以硅谷银行,以瑞信、德银等银行发生的问题,已经扰动了国际金融,对中国也是一个警示,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这个世界目前还在发展中。”邱晓华说。
邱晓华同时指出,第二,疫情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病毒并没有消失。因此,病毒对我们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好与病毒为舞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第三,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影响经济下行的因素,地方政府的债务相对高起,金融风险的隐患以及地产领域里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导致成为拖累经济的因素。这些我们都需要关注。
“此外,从发展的动态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很可能稳定恢复,一季度看到了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恢复的信号,一季度中国经济很可能由去年四季度的2.9%回到4%左右。去年二季度0.4%,今年肯定有失而复得的增长,很可能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高点。有多高?至少高于6%,甚至可能达到7%,如果出现这样的跳跃,政策以为经济整体修复到位,而不一以贯之的话,就会导致政策多变,使市场发生波动,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春天般的经济不能只看到春天的温暖,也要看到倒春寒的扰动。”邱晓华说。
邱晓华表示,从更长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春天,大家一定要更多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的最大扰动因素。
“如果说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我觉得安全的基点要建在如何应对外部对我们不利的变化上面,每个企业家一定要心中有数。外部变化的焦点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是一个方面,外部的变化很可能中国会直接受到影响,长期有隐患或者有不确定,外部环境需要作为重点考量。内部,我相信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复苏不可逆的新征程,只是复苏的力度、复苏的进程、时间的跨度还需要进一步来呵护,进一步来维护和促进。”邱晓华说。
面对变化了的外部环境,面对变化了的内部环境,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邱晓华认为,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作为国家也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的关键在四个方面:
第一,一定要创造一个让企业家有做成事,做好事的环境。
第二,一定要让消费者有能力安心、放心消费的环境。
第三,一定要让官员有更大的担当、更强的责任来履行职责的环境。
第四,一定要让外部投资者有一个更放心、更安全的投资环境,也就是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
“总结历史,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吸取力量,如果说中国在过去创造了两个奇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社会大局整体保持稳定两个奇迹,我们有一千条理由,一万条理由,但其中有两点不要忘记。”邱晓华说。
第一,对内改革搞活,拥抱市场,把政府掌握的发展权力、发展资源让渡给企业,让渡给劳动者,让微观有更大的经济自由、更强的活力,更大的创造力,这是创造经济最重要的。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就是因为微观有了活力。
第二,对外开放融入,拥抱世界,也就是拥抱国际规则,让我们拥有了国际与市场、国际与资源、国际与技术、国际与经验共享的机会。今天这一点也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不是我们在变,是外部在变。因此,我们要尽力维护、守护和平的外部环境。求大同、存小异,在国际事务上应当是我们的态度。
“只要内部有活力,外部有和平,中国一定会行稳走远,建设一个更好的现代化强国。”邱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