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盐湖的必由之路
已有人阅读此文 - -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东北部,被誉为“三江之源”。这里高山大川云集,湖泊沼泽众多,星罗棋布的内陆盐湖如宝石般“镶嵌”在茫茫戈壁之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青海,对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其中就包括青海的盐湖产业。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调研,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盐湖码头,是总书记青海调研的第一站。在听取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介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业技术升级、镁合金新材料发展等情况后,总书记对青海盐湖工业发展提出重要要求:“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青海资源也是全国资源,要有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青海盐湖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不竭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是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为了既留下‘绿水青山’,也带来‘金山银山’。”青海盐湖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自此,他们开始了一场由内向外的变革,把盐湖巨大的资源潜力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时刻准备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绿色发展,成为青海盐湖产业变革的引领。
总书记的嘱托,让青海盐湖人步履坚定地走上了“绿色之路”。他们把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于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全过程。在“壮大钾”的进程中,他们研发了低品位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创新了“固液转化、驱动开采、贫富兼采、循环回收”四步曲独特开采模式,将钾盐工业品位由8%降至2%,打破了国际上要求氯化钾含量达17%可采资源的概念,让察尔汗盐湖近3亿吨依靠传统技术无法利用的呆滞低品位固体钾矿“起死回生”,给这里的钾肥生产注入“绿色基因”。
技术创新,成为青海盐湖产业变革的支撑。
“技术创新是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优化整合科技资源,与科研机构、知名院校紧密合作,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目前企业以盐湖氯化钠为原料,形成工业氯化钠、烧碱、纯碱、农业硝酸钠、熔盐级硝酸钠、发泡剂、乌洛托品等产品产业链延伸。”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贠红卫介绍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升钾盐、锂盐、高端镁系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加强卤水溴、碘、铷提取技术攻关,突破电池级锂盐生产技术,先后建立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孵化器、省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还建立了全省首个产学研用为一体的5G+盐湖产业创新应用实验室。
在盐湖人的努力下,目前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和纯碱生产基地。当地钾资源已形成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复合肥、硝酸钾、氢氧化钾等产品,其中钾肥年产能达到850万吨,实现我国钾肥自给率达50%以上;钠资源已形成工业氯化钠、精制氯化钠、多品种食用盐、纯碱等产品,氯化钠年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纯碱年产能达450万吨;镁资源已形成氯化镁、氢氧化镁、高纯镁砂、镁水泥、金属镁、镁合金等产品。
环境优化了,技术提升了,规模上来了,青海盐湖产业又有了新的目标。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大要求。同年6月,总书记再上青海高原考察,强调青海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世界级”——这是总书记的殷殷期望,也是青海盐湖产业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
指示就是使命,指示就是动力。2021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的同时,也擘画出了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蓝图。
这张引领盐湖未来的“蓝图”徐徐展开:围绕强化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着眼构建世界领先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生态、优化适配资源产业空间布局、开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施钾盐稳保障促提升、锂产品扩规提质、循环经济升级示范、重大关键技术支撑等12项工程。到2035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将基本建成。
对于青海盐湖人来说,更高目标意味着更多责任。他们也定下了这样的发展愿景:要“稳定钾、扩大锂、突破镁、开发钠、开发稀散元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聚群,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盐湖生态旅游业……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青海盐湖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刻”。高质量发展如同一面镜子,照亮了百年盐湖的必由之路。这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