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时评】人才引领须深化
已有人阅读此文 -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审议了《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工行业发展正面临理念大变革、产业大重构、结构大优化、市场大拓展、产品大衍生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满足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既符合国家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也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必然。
多年来,我国化工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化工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但从化工装置运行水平、设备效率、核心技术和社会责任等层面看,与化工强国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效率视角分析,无论“三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还是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收益率、产业链衍生开发价值增值率等都明显落后。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内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产品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与跨国公司比较也相去甚远。显而易见,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实战层面,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化工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聚焦人才引领战略主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最为必要的是应在全社会普及化工知识,让全民增强对化工重要性的认识。缺失化工情怀、谈化色变已成为化工人才培养的“拦路虎”。因为对化工企业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方面的顾虑,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化工专业面临生源紧张的问题。向社会公众普及化工知识,引导全社会放下对化工固有的偏见,对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尤为重要。
最为关键的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尤其应在“专精特新”化工新领域引进高端人才,为化工高端科研人才提供孵化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还要实施以国际一流人才为引领的化工高科技领域进口替代战略,以着力培育化工新的增长极。
最为急迫的是在企业内部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解决制约化工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人才缺乏和专业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要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上,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在化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时,无论是化工操作工,还是安全、设备、自动化、环保及特种作业的专业人才都严重短缺。应通过外部引进和委培或校企联合开办化工紧缺专业学历班等方式,加快化工急需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人才结构的优化,还利于化工行业绿色转型。
最为重要的是在推进化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智慧化过程中,重视专业人才配备。特别是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以及安全、环保信息化平台的维护、“三废”治理设施操作及管理等,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大批专门人才。
最为基础的是应将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的化工科研院校的人才资源与化工企业科研紧密结合,以短板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技术创新为主线,着力解决企业重大科研难题。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扫除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总之,只有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化工人才大军和创新队伍,培养学习型、创新型和工匠型的行业领军人才,才能形成驱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