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化工工程十大新闻
已有人阅读此文 - -我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运
中国石化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5月初正式投运。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综合评估,该站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消站内电力消费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成为我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在行业内具有标志性意义。
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与国家电网实现无间断切换,使用光伏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在满足站内用电需求的同时余电外供。经测算,该站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为12.7万~14.7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量91.2~105.6吨,2020年度该站电力消费量为9.9万千瓦时。数据显示,该站最低年发电量能够抵消年电力消费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且二氧化碳净减排量达20.1~34.5吨,实现碳中和。
按照光伏发电站理论寿命期25年进行测算,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累计发电337.9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达13.52万千瓦时,与传统火电项目相比,全寿命周期内可减排二氧化碳3800吨、二氧化硫116吨、氮氧化物56吨。此外,该站还通过油气回收、污水回收处理等多种途径实现碳减排,助力打造碳中和加油站。
海峡两岸最大石化合作项目乙烯装置中交
5月28日,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产业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在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工业园区现场举行乙烯等重点装置中交仪式。该项目历时23个月实现高标准中交,全面进入投料试车攻坚阶段。
据介绍,此次中交主要包括80万吨/年乙烯蒸汽裂解、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等4套重要生产装置,以及第一循环水场等2套配套辅助装置。其中,80万吨/年乙烯蒸汽裂解装置是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龙头关键核心装置,共包含8台裂解炉,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CBL乙烯裂解技术及LECT烯烃分离技术,主要生产聚合级乙烯、聚合级丙烯等产品。
该项目由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旭腾投资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合资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包括80万吨/年乙烯和下游深加工9套化工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码头及储运设施等,总投资278.8亿元,于2019年6月开始土建施工。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启动建设
7月5日,中国石化宣布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该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底达到投产条件。
据介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和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二氧化碳回收提纯装置包括压缩单元、制冷单元和液化精制单元,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回收煤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纯度达到99%以上。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计划在正理庄油田建设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同时,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预计未来15年可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68万吨,实现增油296.5万吨。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CCUS是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启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项目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石化上下游一体化优势,统筹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将炼化企业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地层,把难动用的原油开采上来,实现“变废为宝”。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碳减排能力,而且能够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更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数据,促进二氧化碳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工业利用。
中化六建获石化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7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21年第107号公告,正式核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资质。中化六建也成为此次92家建企中唯一获得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
这两项资质的取得意味着中化六建拥有了石油化工领域的最高通行证,成为该公司石油化工类别工程的经营方式从单一建造商向EPC(工程总承包商)成功转型的里程碑,将进一步增强其扩大市场承接范围与项目实施能力,对其提升企业形象、扩大行业影响力以及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化六建方面表示,未来将建立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相适应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设计管理,打造具有综合实力的管理团队,在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设计能力、战略性采购体系等诸多方面形成整体合力,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化六建十分重视企业资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打造了千余项精品工程。其中,200余项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等,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企业信誉均居中国石油化工施工行业前列。
特级资质是住建部核定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最高等级资质,是建筑施工企业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也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仅有12家企业拥有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
国内首座地下储氢井加氢站建成
8月初,中国石化重庆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正式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日供氢能力可达1000千克,将为重庆首批氢能示范公交车和市内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助力重庆氢能产业发展。
储氢井是指深埋在地下150米左右、使用专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氢气储存地埋井,具有安全系数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其占地面积仅为目前普遍使用的地上储氢设备的1/10。据了解,中国石化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氢井核心技术。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在重庆规划建设30座加氢站。
东华科技智慧工地系统上线
8月26日,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东华科技智慧工地系统”上线发布会。
发布会介绍了智慧工地系统的研发过程、系统主要架构、主要功能界面和技术特点,并通过PC端和手机端,对智慧工地系统进行了宣贯和功能演示。据介绍,东华科技智慧工地系统整体采用云、边、端三级架构,以项目现场数据采集设备为“端”,进行原始数据采集,以项目现场服务器系统为“边”,进行数据处理、汇总和上传,以公司级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为“云”,将各个项目现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上报,实现一套系统、两级多项目管理。
“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程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一环,智慧工地系统的成功上线运用,为总承包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公司其他数字化平台提供了现场数据,将有力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东华科技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朱定华表示,将充分利用智慧工地平台打造一流工地,助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智慧工地系统开发合作伙伴上海华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芳以视频会议形式参会。她对该系统正式上线表示祝贺,并希望双方未来在更多领域和更高维度继续合作。
国内首个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投产
9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级碳纤维基地(一期年产1.1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个年产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施工总承包方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团队用严苛的质量要求确保了项目优质交付。
据介绍,该生产基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技术,实现了设备高度国产化,生产线技术水平、规模布局、单线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首次实现了单线年产3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设计和高端成套技术自主可控。
该生产基地于2019年5月启动建设,总占地800亩,总投资50亿元,总产能2.5万吨。其中,一期投资20.58亿元,产能1.1万吨,目前已具备满产运行条件。记者了解到,一期项目生产区包括2个储罐、3个聚合车间、2个纺丝车间、3个碳化车间、1座溶剂回收装置,以及仓库和公用工程配套区等的土建、钢结构、设备、管道、电仪和防腐等全部施工内容。目前,二期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正在稳步建设。
益阳橡机数字化工厂落成
10月24日上午,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落成典礼暨新品发布会在益阳举行。随着轰鸣的礼炮响彻云霄,益阳橡机数字化工厂正式落成投产。
据介绍,益阳橡机数字化工厂以云平台为基础架构,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等功能。产品研发设计共享的云平台,在确保研发成果安全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以项目管理为驱动,产品数据规范为基础,三维协同设计为核心,基于模型的数字化设计、工艺一体化的研发平台,使三维设计贯穿工艺、仿真、制造、检验全过程,目前已实现了产品、工艺、资源和车间数据实时共享。
益阳橡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姚宏建表示,数字化工厂的建成投产,将极大提升益阳橡机的密炼机、平板硫化机、双螺杆挤出机、轮胎硫化机等橡胶机械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此为第一步,益阳橡机将继续探索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制造的转型。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强化管理,提升运营管控水平。
一位出席典礼的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工厂建设能够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益阳橡机数字化工厂的落成,不仅是益阳橡机向数字化、精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发展的新起点,更对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项涉化工程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12月6日,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揭晓。石油和化工行业共揽获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获奖名单中,共有43项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金奖,687项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本报记者整理后发现,在43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有4项涉化工程,分别是伊犁新天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在68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中有22项涉化工程入围。
国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正式投用
2021年12月29日,随着一艘满载6.9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船成功靠泊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2号泊位”,天津LNG接收站主体工程——国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正式投用。接收站LNG年接卸能力由600万吨提升至1080万吨,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石化天然气供应能力,保障华北地区人民群众过冬需求。
天津LNG接收站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园区,是华北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投用的“2号泊位”是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卸承载能力为26.6万立方米,可将该站月接船频次从8到11艘提升至13到15艘。
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一期工程于2018年3月投入商业运营,LNG年接卸能力600万吨,相当于85亿立方米天然气,是中国石化最大的LNG资源地;二期工程于2020年7月底开工,主要包括新建5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1座26.6万立方米LNG专用泊位及配套设施。目前,LNG专用泊位已建成投运,预计二期工程将于2023年全面投产。届时,接收站将新增储气能力6.88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将达136亿方,迈入千万吨级超级LNG接收站行列。
(注:本文年份日期如无特别说明,均为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