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让化企管理焕然一新——石化联合会调研榆林煤化工侧记
已有人阅读此文 - -上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陕西榆林开展煤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时,智能化赋能企业运行及管理新模式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展厅。
“数字化转型将彻底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杰说。作为煤化工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该公司近年来创新实施全厂蒸汽、循环水、甲醇合成碳氢比智能优化项目,以及甲醇制烯烃、气化炉等装置操作工艺优化改造,项目投产以来连续7年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创造多项行业纪录。
在中煤陕西公司甲醇中心交接班室,李寿生会长了解智能巡检仪使用情况。
在该公司甲醇中心交接班室,一块大屏幕引人注目。“这里显示的是数字交接班和智能巡检系统,员工依托数字化技术实行智能交接班和装置巡检。”甲醇中心副经理吴晓晨告诉调研组,他们在行业首次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对设备运行的振动、温度等状态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预判可能发生的管道泄漏、机泵故障。他们还将三维可视化工厂系统与巡检系统结合,并与设备的基础资料、检维修记录、工艺参数、视频监控等数据实现联动,帮助员工快速确认故障,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
“如果管道、阀门即将出现内漏,能提前预判吗?”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李彬在现场询问。
“这些细微变化虽然不能直接监测到,但通过光纤传感可从细微的温度、振动变化感知出来。”李俊杰回答说。
“听说你们实行‘四班两倒制’,每班员工连续工作12个小时。怎样确保员工精神状态?”一旁的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李君发问道。
李寿生会长一行在中煤陕西公司中央控制室听取工作汇报。
“我们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不断降低劳动强度。我们应用5G布控球、智能手环或背心等装备,提升作业人员安全看护能力;建立员工情绪健康状况综合分析系统,根据员工状况合理安排工作。”李俊杰说,他们还探索内、外操运行管理新模式,今年已将全部外操室撤离装置区,通过智能巡检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巡检,降低红线区域安全管理风险,大幅减少员工数量及工作强度。即使在上班期间,由于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并采用了智能巡检和DCS报警系统,员工也无需时刻绷紧神经坐在监控器前,可以在中控室内的咖啡屋一边品尝咖啡、饮料,一边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装置运行状况。
调研组成员在咖啡屋体验后刚走不远,一台员工情绪健康状况检测仪器映入眼帘。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饶有兴趣地亲自体验测试。不一会儿,他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检测结果便打印出来。
李寿生会长在中煤陕西公司体验员工情绪健康状况检测仪器。
“我们还在通过数字化赋能,不断向生产管理、经营要效益。”李俊杰补充说。他们开展“431”横大班劳动竞赛,每年可创效1000万元。公司将其中的15%即150万元用于一线员工的内部市场化奖励,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构建质量管控前移应用场景,建立数字化的效益测算模型,开启“算账式”生产模式。
调研组成员在中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公司了解情况。
作为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中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乙烷制乙烯项目今年8月投料开车,已累计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全密度聚乙烯、丁烯-1/己烯-1等7个牌号产品共计19.33万吨。在兰石化榆林化工控制室,该公司执行总经理何超告诉调研组,他们坚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战略,综合应用自动化、互联网、物联网、新型传感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具有较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优势的智能化工厂。项目建设贯穿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移交、数字化工厂主线,打造经营管理、生产管控、机电仪、安全环保四个“一体化”核心平台。
参观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化工行业5G联合创新实验室。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参加了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的化工行业5G应用研讨会暨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作为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煤化工项目,该公司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工程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和热解启动工程预计明年6月底建成试生产。该公司董事长宋世杰介绍,他们瞄准全球领先的煤化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采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贯穿企业的经营、生产和控制3个层面,实现智能巡检、应急指挥、特殊作业监控、远程设备操控等智能应用。目前,全厂规划的24座5G基站已建成18座,基础及详细设计阶段数字化交付已完成,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化交付平台。
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表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化学工业始终站在世界创新发展和创新变革的最前列。煤化工企业要提升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大胆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化工厂,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