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大旗——第六届磁山文化节暨2021石油和化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图为论坛现场
编者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国家8部门联合下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此,《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与行业优秀企业一起,扛起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大旗。在10月14日重阳节之际,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与磁山集团联合主办、明泉集团协办的第六届磁山文化节暨2021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向社会彰显了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的魅力,更吹响了产业文化建设的号角。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分享文化建设的经验与看法,在今日推出特别报道,对精彩发言进行实录,以飨读者。
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李士忠:推动石化产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奋斗,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行业年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化肥、农药、氯碱、橡胶等多个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完善的石油和化工生产体系和丰富的化工产品,为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在此期间,我们诞生了伟大的石油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吉化精神、实业报国精神、敢为人先精神、自立自强精神、抗疫精神等行业精神。这是全行业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弘扬和赓续。
进入新时代,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由大变强”的道路上进一步提速。
行业要“由大变强”,既需要物质生产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话既适用于民族,也适用于行业。但如今,行业的“块头”越来越大,“肌肉”也越来越结实,行业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石油和化工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产业文化建设步伐迟缓;二是产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行业整体软实力不足;三是产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行业所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仍然面临挑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行业“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力推动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值得肯定。在此,我对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党的领导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全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南针,是行业能否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保证。这一点,已为行业百年发展历程所证明。
二是坚持文化自信。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行业百年发展中留下的精神和传承保持自信,对新时代我们扛起的旗帜和贯彻的理念保持自信。我们正在耕耘的并非贫瘠之地,而是一片沃土,未来必然两歧麦秀、五谷丰登。
三是坚持协同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和门类繁杂,行业协会和组织众多;企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行业运行与“政产学研金”各部门关系密切。所以,产业文化建设需要协同多方共同推进。
四是坚持企业为主。企业文化是产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走进企业,才能清楚行业文化建设现状,才能瞄准行业所需,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没有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行业文化的兴盛长青。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满怀豪情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重任在肩。
栉风沐雨铸辉煌,百尺竿头再攀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实现新时代石油和化工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德强:传承产业精神 坚守文化自信
听到各位的报告,作为一名74岁的工业老兵,感慨良多。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老百姓家里没有家用电器,没见过洗衣机。后来,我们从远洋货轮上搬下一台洗衣机研究,吃住在厂里107天,仿制成功。从艰难的起步,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如今已成为家电出口大国。这是我国许多工业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才有中国工业今天的成就。如今的中国,和40年前的中国不一样了。于是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打压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围堵中国。但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今天的活动,就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传承产业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活动。原来我们是贫油国,没有石油,谈何发展?石油工人们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经过艰苦奋战,改变了这一局面。如今,通过行业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已成为石油和化工大国。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将近1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8。这个成就的取得倾注着石油和化工人的心血。
当前,我们在某些行业遇到很多瓶颈,但我们不气馁、不放弃,终将一个个突破。我们有这个自信。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这种自信;中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这种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如今,我很欣慰地看到,各位企业家在产业报国、回报社会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山东是齐鲁文化发源地,石油和化工企业也很多,对挖掘、发扬传统文化也很热心。以磁山为例,12年以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山。张心达董事长带领磁山集团的员工们倾注12年心血,把磁山打造成了文化圣地。
新时代,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奔向美好明天。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产业精神,坚守文化自信,很有必要。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侯洁:大力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作为文化建设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我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国际地位、自身影响力、社会美誉度等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树立了中国形象、展示了中国实力,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积极打造与时代相适应、与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国企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二,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实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第三,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一流企业硬实力与一流企业软实力双轮驱动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着力打造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企特点的软实力,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文化支撑。
打造和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必须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路径。我们将着重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是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遵循。
二是把坚定制度自信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内核。
三是把弘扬先进精神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动力源泉。将把弘扬国企先进精神作为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企先进精神有机统一的价值体系。
四是把树立社会形象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指导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诚信经菅、公益慈善等方面,勇担社会责任,建立友善社会环境,凝聚社会共识。
五是把塑造品牌形象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体现。将推动国有企业更加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品牌国际化水平。
六是把展示海外形象作为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将指导国有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注重在文化融合和海外传播、形象宣传、声誉管理等方面培育形成独特优势,以文化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文化建设为石化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石化强国,不仅需要技术的刚性推动,更需要文化力量的软实力推动。虽然我们已是世界第一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软实力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差距明显,已成为制约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制约因素。对于行业文化建设,我认为石化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产业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百年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所积淀的产业文化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全行业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培育发展中国特色石化产业文化是建设世界石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这是一次弘扬伟大百年建党精神,凝聚行业新发展动能,推动新时代石化产业文化繁荣发展,助力石化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会议。
中国石化产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物质技术财富,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消费需求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不断用心求索,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石化产业文化的历史。借此机会,我想就行业文化建议谈三点体会:
一是石化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产业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当前,依赖进口技术的高增长阶段已然结束,依靠自主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正在到来;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粗放发展时代已然结束,集约绿色发展新时代正在到来。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制造之魂。新阶段新任务必然要求我们努力培育和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石化产业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次的,还是文化软实力。”世界工业化300年的历史也证明,文化质量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引领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优秀的产业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也必将以更大的作用力助推产业升级和更高质量发展。
二是百年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所积淀的产业文化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全行业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以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高度自觉的政治使命感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涌现了一大批体现不同时代产业文化的优秀企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淬炼出了具有石化工业特色的石油精神、吉化精神等精神谱系和光荣传统,成为全行业的宝贵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化人矢志报国、勇挑重担。其所彰显出来的精神与品格,就是石化行业产业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也是中国石化产业必然走向强国之巅的精神保证。
三是培育发展中国特色石化产业文化是建设世界石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石化行业必须紧紧抓住“双循环”的战略转变,通过产业链的优化来“稳链”,通过各行业协调发展来“补链”,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强链”,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对接和协同来“延链”,加快强长板、补短板,努力提高石化产业内循环的能力,重塑石化产业“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形成石化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动石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高级化。这就是石化行业“十四五”的主要任务。
面对“十四五”行业发展的新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石化行业必须努力培育和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相适应的产业文化和产业精神,努力承担起中国石化产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一,要进一步弘扬爱党爱国的党建文化,积极扛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责任。建设先进的石化产业文化,必须以共产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党建文化引领石化产业文化高质量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汇聚起建设石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要进一步弘扬功成不必在我的创新文化,努力攀登世界石化科技高峰。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石化行业最大短板。未来5~10年是我国石化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培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科技情怀,才能在创新的路上行稳致远。
第三,要进一步弘扬产业报国的企业家精神,努力建设石化强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全行业要积极营造支持、保护、宽容企业家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要进一步弘扬高质量制造的工匠精神,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新体系。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从底盘工艺、从基础装备、从基层职工素质做起,加速推进石化产业链的现代化。
第五,要进一步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我们要努力培育新时代具有石化产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工艺文化和职业文化,从行业自身做起,努力营造和谐共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和文化氛围。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激发企业创造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实支撑。企业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塑造贡献社会、造福人民、关爱职工、保护环境、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民生改善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深刻的理性认知和具体的实践行动,转化为企业中广大员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体现为共同的愿望、信心和意志,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资产设备、技术等有形的能力,而士气是企业管理机制、经营哲学等无形的企业文化。
企业想要做到基业长青,需要有引领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当代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彰显民族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满含爱国情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富有时代特征。
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和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为企业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促进党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企业的愿景就是通过接力奋斗,达到要去的远方,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方向、汇聚力量。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支撑和规范,还需要有形的企业规章制度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融合,必须不断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品牌文化要服务国家品牌战略,提升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企业要用好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用中国的国家品牌为企业品牌背书,更要用良好的企业品牌为中国国家品牌贡献力量。
要讲好品牌故事,扩大中国企业品牌亲和力。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溢价;要广开媒体渠道,增强中国企业品牌感染力;既需产品的创新,也需传播渠道努力。
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组织处三级调研员程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工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职责所在。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工业文化发展,8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方案》既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又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以政策引领、需求导向、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希望通过5年努力,推动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对此,未来的重点任务是以工融、工旅、工学、工遗、工博为方向发展,弘扬价值内涵、加大传播与交流、健全发展体系。我们将通过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健全人才保障体系、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等方式来保障推动工业文化发展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各方面推动文化建设。一是大力弘扬中国工业精神,办好工业文化宣传展,根据各地需要开展巡展。二是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通过工融、工旅、工学、工遗、工博“五赛道”齐发,推动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支持创建一批工业博物馆。三是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开展工业文化价值研究、文化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研究,加强专业机构培育和人才培养。四是推动工业文化“走出去”,通过展示展览,对外推广工业文化产品、文艺作品,开展多层次国际工业文化交流合作,展示中国工业发展新形象。五是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六是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加强上下联动和沟通交流。
希望在大力推进产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行业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发展工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抓好细化落实;建立和完善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评估和认定,加强工业文化产业、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强交流学习,做好宣传推广,为工业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扛起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大旗
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彰显产业文化力量的优秀企业,孕育出实业报国精神、石油精神、大庆精神、吉化精神、敢为人先精神、自立自强精神、抗疫精神等产业文化典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文化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我国化工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更是建设化工强国、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需的软实力支撑。
今年5月1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提高科教水平,传播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培育工业旅游资源,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权威媒体,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行业是产业文化建设的土壤,企业是产业文化建设的主角。报社愿与行业优秀企业一起,扛起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大旗,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为了推进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报社将组织专班力量,团结行业企业,通过三项工作把这项文化事业做好:第一,每年出版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特刊,不定期出版专题专刊,全方位向社会讲好化工故事;第二,每年召开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论坛及文化展览展示,搭建全行业文化建设交流的平台;第三,在报社化工号、微信公号开辟专题页面,全方位传播石油和化工产业文化建设动态。
金河集团董事长、磁山集团总经理张宝健:以企业文化为驱动的全方位创新实践
山东金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4月,经过近40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化工、养生养老、文化传播、旅游开发等特色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古金牌”保险粉,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起草和制定2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牢牢掌握了保险粉生产技术的话语权,成为全球行业龙头。
文化是强企之路,制胜法宝。金河集团的人本文化记载着金河人对文化的追求和运用,渗透于发展的全过程。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将40年文化发展成就很好地传承下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金河集团以创业文化为指引,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经过近40年的实践和沉淀,金河集团总结出“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四条宝贵经验。
一是企业文化与厂训相结合;二是企业文化与全员教育结合;三是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四是构建全方位宣传平台,积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金河文化发展也取得了实施效果。以文化涵养培育团队精神,做到以文润德,走强企之路,是金河集团加强团队建设的法宝。金河集团围绕思想和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坚不可摧的干部队伍。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同心协力。在作风上,提倡“五实”,做实干家,强调做到唯实、求实、务实。建立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实行控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机制,真正明确权力、责任和任务。
在文化创新发展驱动下,金河集团作为“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拥有了保险粉全部核心技术,在安全生产、环保治理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成为行业龙头。
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金河集团弘扬企业家精神。金河集团围绕清洁生产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已累计投入科研技改资金1800多万元。在行业公认最难治理的尾气排放上,金河集团独辟蹊径,采用臭氧氧化和UV光解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解决了保险粉尾气异味处理的难题,被同行业誉为“创造了奇迹”。在废水废液处理上,金河集团达到了废水零排放。
此外,金河集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踊跃参加爱心捐助;常年对驻地中小学捐款捐物,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资助学习,帮助就业。积极参加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与两个村庄结成了共建对子,改善村民生活状况,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转型。疫情期间,主动向社会捐款100万元支持抗击疫情工作。积极支持公益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先后独家赞助了烟台开发区机关运动会、篮球联赛、广场文化活动等。
2009年,金河集团立足时代发展趋势与企业发展高度,决定在夯实化工产业坚实根基的基础上,规划投资30亿元,全力开发烟台磁山,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度假疗养、休闲旅游、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原生态、公园化社区——磁山温泉小镇。金河集团结合名山胜水资源,融合磁山多种文化特色,打破传统的养老模式,首创了“全程化、一站式、菜单服务”的养生养老新模式,被业界誉为“中国式养老的破冰之举”,逐渐形成以“环境、文化、服务”三大战略目标的核心文化体系,使养生养老品质得到提升。
金河集团不断打造建设新的文化旅游作品。天文陨石馆博物馆与磁山地质博物馆、磁山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三馆合一,形成了“天、地、人”和谐相融的人文文化概念,完善磁山文化产业链条,实现磁山自然与人文文化的融和发展。金河集团为金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赋予了蓬勃的源动力、强劲的引领力、持久的生命力。金河集团的奋斗实践充分证明,文化与产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明泉集团董事长孙洪海:自强不息换新颜 改革创新启新程
明泉集团前身济南市明水化肥厂,是全国第一批13套小氮肥示范厂之一。2013年9月启动搬迁,退城进园。搬迁以来,集团实现了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文化升级。
技术升级是采用先进的加压气化技术,以现代煤化工取代传统煤化工,实现了集团的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发展。目前,集团已建成两套加压气化生产系统,还有一套在建。
产业升级是集团在巩固基础产业的同时,发力高端,进军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目前,有两大系列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光敏聚酰亚胺(PSPI)是芯片封装和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集团已突破实验室制备技术,中试基地已投运,产业化已经开启。聚苯硫醚(PPS)是八大宇航材料之一,项目采用国内先进、原创技术,产能规模国内第一、国际前列,已在建设中,明年即可投产。
文化升级是集团2017年以来坚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集体学习,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滋养,使我们的经营管理决策有了文化引领和启迪,也使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集团通过实施模拟股份制,贯彻“惠及员工”理念,使员工与企业共创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企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集团将坚持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巩固基础、发力高端的发展思路,在巩固基础产业的同时,全力推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成为基础产业牢固、高新技术突出的高科技企业,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