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为失眠人添睡意
已有人阅读此文 - -11月20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有效解决了抗失眠药物口服利用率低、维持睡眠效果差的缺点。
失眠是当前人们面临的广泛睡眠问题,失眠人群也在逐年增多,研究表明有近30%的人群出现过失眠现象,有近10%的人群存在长期失眠症状。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仍主要集中于药物治疗方面。然而,失眠药物往往存在利用率低和副作用大等缺陷。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失眠药物的治疗效果。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物递送策略,其突出的优点越来越为医药学界所重视。它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
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这些研究基础的支撑下,研究团队开发了这种新型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旨在解决抗失眠药物口服利用率低、维持睡眠效果差等问题。
研究团队将抗失眠药物扎莱普隆负载于单壁碳纳米管上,可适当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以增强维持睡眠的效果。同时单壁碳纳米管作为载体有助于跨越血脑屏障以提高药物利用率,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团队还采用了以卡波姆为基体的智能凝胶,可适当延长制剂在鼻腔的停留时间,以进一步增强药物的吸收效率。该材料的智能离子响应性也可避免鼻腔堵塞影响入眠后的正常呼吸。
此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用于癌症治疗领域。如天津大学药学院与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就在近几年合作构建了系列智能纳米载体给药系统,用于逆转现有多种抗癌药物的耐药性,并降低对患者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他们利用自组装技术构建的纳米载体,可实现抗癌药物的按需释放,还可作为一种“通用”的纳米平台实现与其他抗癌药物分子的共递送和协同作用。
除此以外,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如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明了类似的纳米生物材料药物递送系统,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和其他导致神经紊乱的疾病。该系统包括一个多孔的可生物降解平台,由超薄纳米材料、糖聚合物和神经蛋白等组成,可以保护连接受损神经组织中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轴突),并促进神经损伤后组织的修复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