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同行:“中国机械制造业”影响力及全球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已有人阅读此文 - -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和“十四五”规划(2021-2025)引领下,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近期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市场》中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代表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欧洲集团肯定了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的影响力提升,这对欧洲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该报告由德国机械设备与制造商协会(VDMA)和瑞士SWISSMEM协会以及专注研究中国市场的欧洲咨询公司Sinolytics联合制作。
中国位居机械出口榜首
根据 VDMA 的初步估计,2020 年全球机械设备外贸金额为 10480 亿欧元。中国出口额达到 1650 亿欧元,占总额的 15.8%,而德国为 1620 亿欧元,份额为 15.5%。这是中国首次位居全球最大机械设备出口地榜首,德国在 2019 年领先中国 1.4个百分点。
“中国能够快速控制新冠疫情的发展,这为中国的经济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持。欧洲市场则由于新冠疫情而受到强烈冲击。”VDMA外贸总监Ulrich Ackermann 评论道。
中国获得更高的全球市场份额
Ulrich表示,尽管今年欧盟经济的强劲复苏可能会带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机械出口的回暖,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有利于中国获得更多全球市场份额。
报告发现,中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这有利于出口导向型公司,包括来自欧洲的公司。
Ulrich认为尽管一些国家政策可能会让外商投资企业在竞争中不占据优势,但德国和欧盟不应呼吁保护主义,而应采用市场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中国制造2025”加速技术创新国产化
报告分析称,中国没有演变成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优化了“混合”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国家保留了基本控制权。.
五年前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旨在进一步发展中国制造业,重点推动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强国转变。它有三个目标:实现制造业现代化、促进自主创新、建设打造国家级制造冠军,力争到2020年将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比例提高到40%,到2025年提高到70%。
报告显示,许多机械制造商对《中国制造2025》持积极态度,因为制造业的现代化将带动智能制造的需求。
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推出5年多,中国的大企业已经升级优化了他们的生产制造,而中小企业在现代化方面普遍落后。
同时,该计划鼓励在动力电池、能源技术、电动汽车等部分领域逐步采用国产技术替代国外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中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外国公司继续在高端市场定下基调。
报告总结说,由于《中国制造 2025》的最终目标是国内企业的技术自给自足,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市场上争夺更大的立足点。
“十四五”科技能力提升
与《中国制造 2025》一样,“十四五”规划加速了中国的技术创新独立,以将国家经济升级到适度发达的体系。它还为应对 新冠疫情提供了战略响应,帮助中国迅速摆脱危机。
“十四五”规划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提升了民营资本参与力度。公司管理层有望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VDMA 和 SWISSMEM 指出,根据当前的五年计划,中国的机械工程领域正在进行重大重组。正在为目标领域制定更具体的计划,包括智能制造和自动化。
据 Sinolytics 统计,约有 150 家中国机械制造商每年获得约 11.5 亿欧元的补贴,占其净利润的 12%,用于现代化提升和研发。VDMA 和 SWISSMEM 还报告说,大约 40% 的协会成员认为中国部分特定的标准化政策对他们的业务开展不利。
不过,积极的一面是,中国的标准化机构对外国公司越来越开放,这也为外国公司带来新机遇。目前,8%的VDMA和SWISSMEM会员企业是中国一些技术委员会的活跃成员。
双循环加强经贸往来
双循环是“十四五”的核心战略,它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即内部流通。这是中国应对日益不稳定的全球市场战略方针。
除了技术实现自给自足外,面对因新冠疫情和贸易冲突而导致的全球市场不确定性,中国还致力于挖掘其巨大国内市场的潜力。
尽管如此,中国不会对外封闭,而是会继续开放国际贸易,即对外流通。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采取将自己定位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心的方式。
中国的优先事项之一是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特别是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
这种方法建立在“一带一路”倡议建立的区域贸易和投资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旨在加强中国在区域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中的作用。通过这种区域化,中国也在追求其地缘经济利益。
尽管中国不再主要依赖出口顺差,但积极的外贸政策仍然是其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中国将扩大出口产品在第三国的市场准入,而进口将更多地集中在高价值商品上。
报告指出,总而言之,中国政府正在使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的“强大引力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将继续推进。
Ulrich Ackermann 预计中国对稳定、节能和联网互通程度更高的机械设备的需求会很高,欧洲机械工程行业对此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对合作框架条件、技术发展和个别细分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欧洲的中型公司构成了额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