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在北京试点餐厅运用“免吸管杯盖”
今年11月1日起,麦当劳将在北京10家试点餐厅使用“免吸管杯盖”并不主动提供吸管。早在7月,星巴克已宣布,2020年之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塑料吸管,同时公布不用吸管的新杯盖设计。小小的一次性吸管,如果减少使用对环保能起到多大作用,商家的行为是否“噱头大于实际作用”。
对塑料吸管说“不”的商家呈增加趋势
“如果你进入麦当劳,会被问到是否需要吸管。”媒体报道显示,从2018年11月起,北京部分麦当劳餐厅将试点推行减少吸管方案,以鼓励消费者减少塑料吸管使用。10家试点餐厅中有5家将不主动提供吸管,另外5家餐厅则会使用新设计的杯盖以方便饮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对塑料吸管说“不”。
今年1月,咖啡连锁品牌Costa宣布停止提供塑料吸管,转用非塑料制品替代。
7月,星巴克宣布到2020年不再使用塑料吸管,还会用一种可回收的杯盖来代替塑料吸管,这种杯盖看起来像儿童使用的鸭嘴杯,杯盖上有一个凸起引流槽,可以直接喝到饮料。
洲际酒店集团则宣布旗下5400多家酒店到2019年底将不再使用塑料吸管。目前,洲际酒店集团位于欧洲、中东、亚洲和非洲区的1000多家酒店已经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某日中午就餐时间,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的麦当劳餐厅,因该餐厅并不是试点餐厅,因此在取餐台上仍有两个吸管盒。消费者中有不少人点了冷饮,吸管盒前也不断有人来取吸管。但记者留意到,在餐厅内还几位就餐者直接打开冷饮杯盖饮用,并没有使用一次性吸管。
下午5时许,在百花文化中心的星巴克,点冷饮的人们络绎不绝。记者看到,消费者点星冰乐等冷饮时,店里也会配送绿色的一次性吸管。
在位于京基100的一家饮料店,记者看到这家店出售冷饮时不提供吸管,但冷饮杯上设置了三个饮品出口,其中一个是略微凸出的。这个免吸管杯盖和热饮杯盖的构造有些类似,消费者可以在倾斜杯子后,通过杯盖上凸出的吸管口喝到饮料。
“这样带吸管口的杯子挺好用的,不过若是喝珍珠奶茶之类的饮品,估计就不方便了,”一位在店内用餐的女士说。她认为,现在很多商家没有采用这种吸管口杯盖,可能是因为成本偏高。
小吸管有大危害:难以回收,污染海洋
“我们在班级里讨论过关于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新闻,看到很多海龟和海鸟因为吃进塑料而痛苦死去,特别心疼。”园岭小学四年级学生尹同学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让人印象深刻,他会为保护动物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对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深圳潜水界知名人士“潜爱大鹏”理事白小刺更是深有体会。在他的潜水经历中,除了塑料渔网,最常见到的塑料废弃物就是塑料袋。“这种半透明的物体在海水中十分像水母,极易被海洋动物误食。”
白小刺在接受采访时说:“前些天,有海洋保护人士发现一只海龟正在排泄一只塑料袋,通过人类辅助才彻底排泄出来。在印尼一头抹香鲸死亡,解剖后人们在它腹中发现了总重6公斤,几十只塑料袋和1000多块的塑料垃圾。”塑料制品进入海洋生物的消化系统,势必会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它阻隔了消化系统和食物的直接接触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内脏感染和病变。”
在他看来,人类的一些现代生活方式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多负担。“不光一次性塑料餐具,我们常用的洗发水、洗面奶、防晒霜,之所以会让发肤感觉到顺滑,就是因为加入了很多塑料微粒,这些微粒我们看不见,但对海洋生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0年前我们也没有吸管,用勺子也能喝水,只是用吸管好像更‘优雅’?”白小刺认为,对于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泛滥商家负有很大责任。
不用吸管“不方便”?深圳市民:愿意减少使用
“热的饮料揭开盖子就能喝,冷饮也是啊,为什么非要用吸管呢?”午餐时段,在一家快餐厅,直接打开杯盖喝冷饮的四年级小学生小孟显得很特别。
“我一直就是这样喝饮料的,觉得吸管和盖子其实可有可无,并不影响就餐,只是对于外卖可能不方便携带。很多人觉得没有一次性吸管不方便,是因为这些一次性用品来得太方便了。”谈到麦当劳以后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吸管,孟同学表示完全可以接受,他还打了个比方,“假如有一天食堂不提供餐具了,人们还是会去吃饭,但那时候他们就会考虑自带餐具了。如果餐厅都不提供吸管,相信大家也会慢慢接受。人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健谈的孟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深圳能不能设置一个‘塑料巡警’,定期检查餐厅、商店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情况,限制商家主动提供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样带来的污染可能会少很多。”
深圳市民易先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一家人出门旅游一般都会自带餐具,既卫生,也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他认为,虽然商家不提供一次性吸管可能有商业宣传成分,但这个小小的改变也能影响人们对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态度,毕竟“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方便,实在是得不偿失”。
海洋微塑料专家:微塑料就像海洋中的PM2.5
“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塑料微粒,它很难被污水处理过滤出来,流进海洋后就再也无法处理。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PM2.5,而许多大件塑料垃圾最终也会被风吹日晒变成塑料微粒,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终通过人类食用海鲜进入人体。有研究表明已在婴儿的排泄物中发现了塑料微粒。国内也有研究发现在成品食用盐中也有它的痕迹。”对于一次性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微塑料领域专家李承勇用“漂浮于海洋中的PM2.5”来形容。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塑料吸管的消耗量惊人,仅美国每天就丢弃约5亿根塑料吸管,接起来的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半。一次性塑料吸管因质地轻无人进行商业回收,且使用数量巨大,已成为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塑料废弃物之一。包括塑料吸管在内,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
目前对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方案主要包括以纸代塑和可降解塑料等。李承勇认为,以纸代塑虽可暂时解决问题,但也会遇到新的问题,首先是造纸消耗大量森林资源;其次是造纸过程中也会造成水污染。缓解塑料污染环境问题的可取方案应是可降解塑料制品。“若在解决塑料降解问题的同时不影响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将是塑料制品绿色化的优良方案。”
李承勇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塑料污染管控的相关法律,同时建立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市民也应减少塑料袋、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用品时,花点时间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等。
这也正是废塑料新观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政协委员:政府应在源头就垃圾减量立法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市政协委员李毅对于当前部分商家一次性吸管减量的计划十分赞赏,并希望商家能使用更多可降解的材料代替塑料餐具。
此外,李毅还留意到近年来更突出的一个问题:除了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手套使用量也逐年上升。“现在消费者无论是点酱骨架、乳鸽、小龙虾还是烧烤,商家都会主动附送一次性手套。”他认为,餐厅应提供更好的洗手设备、更多的洗手位,从而避免一次性塑料手套的过度使用。
“目前深圳在立法上还没有对一次性塑料制品作禁用的规定。”李毅提出,一次性塑料垃圾与过度包装一样,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来限制、约束,但目前只有垃圾分类的法规有所涉及。前些年,深圳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之际,曾从源头减量出发讨论过塑料垃圾的处理问题,环保人士曾提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厂家过度包装进行限制,但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全国性的一些因素,深圳仅靠生活垃圾分类法规难以解决。
他建议,限制一次性塑料消费品的使用和约束产品过度包装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家环保法已经给出了原则性规定,作为正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圳,理应制订出更具体的相关法规,才符合继续担当改革“排头兵”的自我定位。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