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创:加速布局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电子电气等更多领域
已有人阅读此文 - -1953年,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商科思创的前身拜耳公司发明了聚碳酸酯。它可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和医疗等多个行业,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2020年,聚碳酸酯贡献了科思创近三成的营收。科思创在全球拥有五大聚碳酸酯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的工厂是其产能最大的一座。4月12日,科思创宣布今年三季度将量产全球首款零碳足迹的聚碳酸酯。该产品计划首先在科思创的欧洲工厂交付,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在中国等地的工厂生产。
目前,科思创正针对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电子电气等新兴领域的不同需求推出多种创新解决方案,加速布局。
医疗健康
科思创宣布,与消毒剂制造商Metrex合作,对六种不同的科思创聚碳酸酯材料与Metrex的三种产品进行了测试。这些产品在整个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科思创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PC有模克隆®聚碳酸酯以及雅霸®耐高温聚碳酸酯树脂,都有符合经FDA修改的ISO 10993-1检测要求的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可选。模克隆®聚碳酸酯是科思创首屈一指的聚碳酸酯树脂,它具有独特的强度、硬度和刚性组合。医疗级模克隆®树脂重量轻,并结合了透明度、抗冲击性和刚度,可用所有常用方法进行灭菌,能够使用高能射线进行消毒,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易脱模,以及满足众多ISO 10993-1标准要求的生物相容性。应用领域包括透析器、心血管、注射系统、诊断器械、呼吸设备、可穿戴医疗器械和各种其它重要应用。
雅霸®耐高温聚碳酸酯树脂是一种透明的强共聚碳酸酯,具有高透明度、韧性和强度,与模克隆®相比耐高温性更强,医用级蒸汽灭菌可达143ºC,适合需要高压消毒的医疗应用,并且易脱模、软化温度高、耐水解性好,其生物相容性达到很多ISO 10993-1试验要求。应用领域包括婴儿保育箱、牙科或手术器械、消毒柜和内窥镜消毒系统。
交通出行
当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发展,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在为全球车市注入新动能,输送新活力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未来汽车内外饰件的角色和作用。这些趋势、变化对材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轻量化、可持续等。作为高端材料供应商,近几年来,科思创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科思创提供的聚碳酸酯及其混合物产品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它们适用于电池和充电桩,也可巧妙地集成车用传感器系统,包括激光雷达、雷达和摄像头系统等,无缝实现汽车通信网络的技术。
报废塑料被视为一种宝贵的原材料,可以回收利用,而不是丢弃。科思创以帮助汽车制造过程中实现碳中和为长期目标,专注于使用替代原材料,开发创新的回收技术,并建立创造新价值的合作来帮助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目前,科思创正通过研究新的材料工艺和新的内外饰零部件设计,从而带来更多实现公司循环经济目标的路径。
由科思创与合作伙伴项目联合研发的PC+LFT-D,以聚碳酸酯或其合金(统称 PC)为原料,采用长纤维(目前为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在线共混及模压(LFT-D)工艺,是制造大尺寸的电动汽车电池包上壳体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在轻量化、环保、设计自由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全新突破。PC+LFT-D 非常适合于制造电池包上壳体。PC 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与 LFT-D 工艺固有的长纤维保持率相得益彰,契合了电池包上壳体应用的需求。
电子电气
日前,科思创携手咨询公司REnato lab推出针对电子电气与家电行业的《循环设计指南》,旨在帮助客户找到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助力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打造更符合循环经济的下一代产品。科思创也正为电子电气与家电行业的主要品牌提供含消费后回收材料的再生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可以高效地开发和生产用于LED光源的光学部件。各种类型的Makrolon®可用于注塑和挤出。聚碳酸酯比玻璃更坚固、更轻,还有助于节约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科思创(Covestro)花了数年时间开发定制的透明、半透明、反光、导热和阻燃聚碳酸酯塑料,以满足这些需求。该公司正在支持更可持续的照明技术,并在2021年5月16日“国际光日”带来新应用。在水下工作的LED灯对相关材料提出了特殊要求。通过与巴西游泳池设备供应商Ecopyre Lighting合作,科思创开发了使用导热聚碳酸酯Makrolon®TC的集成解决方案。这种材料在灯的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从而可以防止水的渗入。
科思创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销售额增至约33亿欧元(同比+18.8%),EBITDA达到7.43亿欧元,几乎为去年同期三倍,核心业务销量增长5.3%。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博士表示:“我们2021年的开局非常成功,并且我们对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持乐观态度。我们要将这一势头延续到我们面向未来的新战略的贯彻执行中。我们正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因为我们坚信,可持续的未来离不开我们的材料。”集团计划自2021年7月1日起,将其业务重组为七个运营业务实体,以满足来自客户和市场的特定需求。公司也因此能够系统地将工艺和产品与客户需求相对应,同时更加专注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