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再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的水吗?
已有人阅读此文 - -微塑料是指能在环境中漂浮、长期残留、易被生物误食、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很多微塑料用肉眼很难看到。”日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教授施华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研究甚至显示,在饮用水中也发现有微塑料。而该课题组几年前发表的颇受关注的研究论文揭示,在食盐中发现了微塑料。
作为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对微塑料的管控和检测正在提上日程。
“水中的PM2.5”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环境和海岸微塑料污染带来的生态效应、渔业影响和健康风险日益关注。
“在海洋中,塑料对生物的影响已经非常大,有些危害类似温水煮青蛙,人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它正慢慢向我们靠近。”施华宏说。
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已成为继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之后的又一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中国被认为是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排放最多的国家。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将成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与外交的重要内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研究员骆永明说。
“可以预见,我国塑料的用量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持续高速增长。”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副研究员吴辰熙提出,现有研究结果已充分说明微塑料在我国淡水环境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如不加以重视,极可能给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其服务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有人把水中的微塑料比作“水中的PM2.5”,施华宏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为过。而在土壤中,长期使用农用地膜已造成土壤严重退化,有些土地甚至不能耕种。他表示,很多问题没有揭开时,会觉得与我们相距很远,但等到问题被揭开时实际上已经很严重了。
行动从细节开始
日前,第一届全国环境(海洋)微塑料污染与管控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举行。“这也许是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该会议组委会主任、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潘响亮表示。
此次会议不提供瓶装矿泉水和内有聚乙烯薄膜的纸杯,鼓励与会者使用水杯;不提供塑料壳签字笔,而用铅笔代替;不提供有塑料包装的茶歇糕点。会议唯一的一次性塑料用品――胸卡也实现回收,拟供下一届会议使用。
为加强对微塑料污染的宣传教育,推进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控,该会议还形成一份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各行各业逐步建立废旧塑料的回收和资源化体系;学术界加强微塑料污染问题及其管控对策的研究;有关部门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
应对难题
“近十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控制,很多时候管理上跟不上变化的节奏。比如快餐业务带来的塑料污染让人措手不及。”施华宏说。
在骆永明看来,我国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的管理和政策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呈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投入不足等现象。我国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的管理涉及到环保、海洋、农业、住建、产业等多个部门,缺少国家层面专门性的政策安排和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多方合力进行监督治理。另一方面,塑料污染的监测与影响评估研究不足,未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现有监测工作已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及有效应对相关国际事务的要求。
当前,微塑料研究方向已从海洋走向陆地和大气。骆永明强调,微塑料污染研究与解决方案建立需要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和全球治理。
吴辰熙也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废弃塑料的管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基于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及末端治理的思路,缓解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保障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