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湾的环保走在前端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近日,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阿纯唯新hxweare)在出席「世界环境日2018」活动时,就引进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制计划作报告,提出以经济诱因鼓励回收饮料塑料瓶,并考虑使用智能回收机,提升回收效率。香港一直在减少塑料废物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中一种塑胶垃圾,香港人每天都会使用,却又未必留意到它对环境影响之大,那就是存在于各大饭店的塑胶吸管。
呼吁现阶段企业应负起社会责任,不主动提供塑胶饮管予顾客。长远而言,政府应立例减少餐厅使用塑胶饮管及其他即弃的塑胶产品,保护海洋。
香港减塑进度慢,塑胶吸管祸害不容忽视
香港的减塑进度缓慢,去年绿色和平的成员就曾爬上中环摩天轮示威,表达对香港严重塑胶污染问题的不满。
虽然香港于2015年就实施了塑料袋征费,但按环境保护署2016年的统计显示,堆填区的胶袋弃置量不跌反升,按年��加一成,达43亿个。而胶袋只是其中一种香港人最常制造的塑胶垃圾,另一常见的塑胶垃圾为塑胶吸管。
塑胶吸管是地球十大海洋垃圾之一,使用一枝塑胶吸管可能只是数分钟,但分解可能需时400至500年。
据联合国的一项全球调查表示,塑胶饮管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塑胶垃圾,而这些塑胶垃圾当中只有9%能够回收利用,有大约12%会焚烧,剩下的79%最后会堆积在垃圾堆填区,或流入自然环境。
塑胶垃圾比任何人都长寿,它们能够在海洋、陆地存活多个世纪,难于自然中完全分解。最终,会污染海洋,令海洋生物受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更指出,若不改善现时人类使用塑胶的习惯,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胶颗粒将会比鱼更多。
根据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的调查发现,香港人每年使用高达14.4亿枝的塑胶饮管,情况值得关注。
过往不同组织都曾举行无饮管运动,成效显著。去年大专学界就曾举办活动,减少使用塑胶饮管。香港浸会大学推行「浸大无饮管行动」,令校园内的餐厅塑胶饮管的使用率大幅下降九成。
香港大学亦曾推行「无饮管周」,同样收到不错的成效。
本地八间资助大学亦举行了「8大走饮管」环保活动,分别举办「无饮管周」或「无饮管日」,校园内的餐厅只会在要求下才提供饮管。
NGO活动见成效台湾分三阶段规管废胶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基金)于去年举办「无饮管日」,鼓励大众减少使用即弃塑胶饮管。按保育基金于上月(5月)所作的调查发现,与去年同一调查比较,推算本港市民较去年减少使用约2亿6千万枝塑胶饮管。保育基金于上周二(5日)推出「无饮管运动」,并与逾20间大型连锁餐饮集团合作,推出「无饮管伙伴」、「无饮管八号」、「无饮管星期五」计划。
以上活动证明,饭店不主动提供塑胶饮管,对减少塑胶垃圾有相当大的作用。而减少使用塑胶饮管,香港并非首例,世界各地政府已对塑胶饮管进行规管,以减对海洋的污染,台湾即为一例。
台湾环保署在本年2月推出「海洋废弃物治理行动方案」,方案针对塑胶袋、塑胶吸管、即弃胶杯等,分三阶段进行立法规管。在塑胶吸管方面,第一阶段,在2020年,禁止餐厅在顾客堂食时提供塑胶饮管。第二阶段为2025年,全部业者都不能免费提供塑胶饮管,消费者需要付费购买,价格将较现时更高。最后,在2030年,将全面禁止塑料饮管等即弃塑胶产品。
希望企业先负起社会责任,政府则是重要的推动者
现在香港并没有法律规管塑胶吸管,只好依靠各企业负起保护海洋的社会责任。就此,企业可分阶段减少提供塑胶饮管。饭店也可以先选定某些日子为「无饮管日」,不主动提供塑胶饮管,让顾客习惯。继而,全年都不主动提供塑胶饮管。
另外,饭店亦可考虑以可生物分解的饮管,供给有需要的顾客。
政府在减少使用塑胶饮管,及至全面减少塑胶垃圾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推动者。政府要继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减塑对自身或下一代的重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长远而言,政府可参考台湾,对各类即弃的塑胶产品,定立分阶段减少的政策,并对有需要的餐厅提供援助。唯有双管齐下,方能令香港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而在内地,虽然已经有塑料袋收费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幅员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数量大得让人难以置信,而不太平均的城乡生活水平使得环保在多数人看来都只是笑话而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和地方开始认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形势严峻,但我们依然在坚定地行动着。
来源:浙江省塑料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