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洋渣滓”禁令半年,欧美“渣滓”堆积如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颁布的“禁止进口24种不同类型废物”的新规正式生效,新规颁布至今已有半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了15批次的废料,其中12批次包含废塑料,共计58227吨,而最近公布的第15批批文中依旧没有废塑料。
而2017年全年共进口了11批次废塑料,到2017年5月,共计进口7050562吨。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进口量不到去年进口量的1%。国内废塑料进口基本上已经杜绝,废塑料进口已成为历史,但是中国禁止进口废塑料在国际上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支持中国拒收洋垃圾!公民免受污染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艾瑞克·索尔海姆3日晚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称赞中国全面禁收洋垃圾的举措。他说,每个国家都有权力保护公民免受垃圾污染的威胁,中国此举是值得肯定的。
美国《新论坛》报网站近日报道称,受中国“洋垃圾禁令”的影响,从7月开始,华盛顿州多个城市居民的垃圾回收费将会增加。
过去,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垃圾出口目的地。而现在,美国的垃圾回收公司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危机,西海岸遭受最大打击。
密歇根州肯特郡的官员则向美媒诉苦:“因为中国不收了,我们要多花100万美元处理垃圾!”
还有媒体报道了加州一家垃圾处理公司的窘境,“因为中国,我们要花更多钱!”
一方面,中国的环保禁令使得全球废纸的回收价格大幅下跌,过去每吨100美元现在甚至不到5美元,再加上运输成本,最终只能是大量积压填埋;
美国曾经为了消灭多余的垃圾,有4万人从事着和垃圾出口中国相关的工作。中国禁止进口垃圾,这4万人势必失业,更要面对自行处理这些庞然废物的困难。
今年世贸组织在日内瓦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美方代表要求中国继续进口塑料垃圾,因为中国的禁止进口,“对可回收商品的进口限制造成了全球废弃材料供应链遭到根本性破坏,让它们无法得到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再利用,最终只能丢弃。”他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这些举措并按照符合现有废弃材料国际贸易标准的方式对其作出调整。”对此,中方代表的回应是:中国将会停止进口另外32类垃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相较去年同期,英国今年前4个月对马来西亚的废塑料出口量增加了2倍,使其一跃成为接收英国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英国出口至泰国的废塑料增加了50倍,至台湾的出口量则增长了10倍以上。
同时,英国输出至中国内地的废塑料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7%,至香港的也减少了71%。
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垃圾只能缓解英国现在的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洋垃圾的问题。为此,英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彻底根治洋垃圾。英国首相在今年2月份向塑料垃圾高调“宣战”:25年内消灭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在英国的海外领土圣赫勒岛,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旨在减少和监测圣赫勒拿南大西洋岛屿的塑料污染的计划,该计划目标是减少岛上居民使用的塑料数量,并将建立一个废塑料回收体系。
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日报道,“已经到了极限了。”一位关东地区从事废旧垃圾处理行业的社长发出了悲鸣。塑料饮料瓶、食品包装、晾衣架……他的回收站内堆放的塑料垃圾高达5米,已经到了超过废弃物处理法规定的保管基准的危险级别。
中国在去年年底叫停了进口,垃圾失去了容身之所。日本的垃圾处理行业从业者眼下已经不再购买新的垃圾,甚至反过来付钱给能够把垃圾取回去的人,以此控制垃圾继续增加。
日本一政府高官表示,日本计划在明年由自己担任主席国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将废塑料问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制定G20层面的废塑料对策国家战略,并希望日本能够在构建囊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框架机制上作出贡献。
自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之后,东南亚国家成为了垃圾输出国新的塑料垃圾倾销地。正如上文所说,仅英国一国,向马来西亚出口的废弃物数量是以往的3倍,对越南的出口量增长50%,对泰国的出口量激增50倍。
大量塑料垃圾的涌入对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环,菲律宾、越南在源源不断的洋垃圾的“攻击”下,如今已成为全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改变这种状况,部分东南亚国家也在考虑制定禁令,禁止塑料垃圾的进口。
越南由于待处理的集装箱积压过多,已于6月下旬停止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废塑料;马来西亚也在检讨本国的塑料废品进口政策;泰国已从7月2日起严禁进口废塑料和电子垃圾,泰国还将计划检查2240个塑料回收工厂,搜查非法进口电子垃圾和其他违反环境和劳工法的行为,以及进口许可证。
由此看来,以欧美为首的垃圾输出国很难继续再向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塑料垃圾了。
将本国产生的塑料垃圾出口至其他国家以减轻对本国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只能缓一时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从根本上解决塑料垃圾问题,还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对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再处理,建立完善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或使用可降解、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材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制止塑料污染。
——搜料网_选材料、看价格、查库存、买真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