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汉宫宣布新的渣滓处理方案
已有人阅读此文 - -近期,英国媒体报道,白金汉宫方面宣布新的垃圾处理计划,表示女王已经下令,禁止在王室产业内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以减少塑料垃圾。一位欧盟委员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管表示,如果不改变生产和使用塑料的方式,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数量将比鱼还要多。
塑料几乎是引起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一类合成材料。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一点都不危言耸听。
“大量的海龟、鱼类被塑料缠绕致死致残。塑料微粒进入深海鱼类体内,人在食用这些生物之后是完全无法代谢的。”潘功说。不仅如此,医疗废弃物作为塑料垃圾中的重要品类本身存在于生活中对人就有很多危害。
虽然塑料有太多优势是无法被替代的,但是中科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献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可降解塑料完全可以达到传统塑料的性能,只是推广还存在诸多阻碍。
“限塑令”难奏效
“塑料作为高分子材料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随着塑料的大规模应用才出现了处理上的难题。总体来说,塑料作为材料的优势是应该得到肯定的。”王献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廉价、好塑型、不易产生细菌、不易发霉、不易发潮……潘功向记者细数塑料材料的诸多优势。他告诉记者,很难有材料能达到同样的性能要求。
在王献红看来,英国王室的“禁塑令”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毕竟王室不缺钱,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潘功对此表示赞同,直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塑料垃圾污染由来已久。早在十年前,“白色污染”的治理就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问题的严峻性似乎已经不给可降解材料的大规模使用留出时间。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采用经济方式“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拿商超塑料购物袋“开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从2008年实施至今已经整整十年,效果如何?环境是否有所好转?
潘功认为“并没有好转”。他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带来了大量的过度包装。”
“10年前限塑令出台的时候,网络外卖、快递业还没有这么受欢迎,如今因外卖、快递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制品垃圾。”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达浩此前对媒体表示,“塑料的用量越来越大,塑料质量参差不齐。”潘功也说:“这不是一个‘限塑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可降解塑料面临推广难题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屡屡有可降解合成材料见诸报端,对此,潘功表示,实践中,目前投入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韧度不够,能够承受的重量有限,“一个东西放进去就破了,根本就达不到要求。大家都在从各个方面找替代品,但据实践而言其实很难替代”。
作为研究可降解材料的专家,王献红对“没有合适的塑料替代品”持不同意见。他表示,技术上,能达到塑料同样功能的可降解材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吉林省是我国首先实行‘限塑令’的省份,以长春市的超市为例,几年前,老百姓去买菜还要求多套几个塑料袋,现在有一个塑料袋就够了。”王献红举例道。但他也表示,可降解塑料在技术上虽然已经成熟,但真正实现普遍使用还需要时间。
“目前来看,可降解材料的价格比传统塑料还是贵一些。”王献红表示,随着这种材料的大规模使用,可降解塑料的价格会降下来。即使如此,可降解材料全面推广还需要3~5年,需要国家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
事实上,可降解塑料还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的问题。“传统塑料可能需要一二百年,可降解塑料需要的时间短一点。”王献红告诉记者,老百姓对可降解塑料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可降解塑料就是需要它承载物品的时候,它就要具有塑料袋的性能,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马上降解不危害环境,这其实是不现实的。
找到合适的处置方式
“如果使用的时候安全,那么塑料并不是人类的敌人;如果使用的时候就不安全,那么塑料就是人类很大的敌人。”潘功认为,人类不可能不用塑料,我们所做的只能是让它的品质越来越好。能够找到一个出处,找到一个合适的、良好的处理方式。
“塑料虽然很难降解,但是去焚烧却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还是有出路的。”潘功表示,首先要做到的是,在人类活动中规范地使用塑料,其次就是循环利用。他认为,塑料的排放不是塑料本身,而是跟随着生活垃圾一起进入环境。大量的工业塑料垃圾已经比较好地进入到循环利用体系中,进入大海的以及随便丢弃进入土壤的塑料都是没有经过妥善处置的生活垃圾。
然而,塑料进入垃圾焚烧厂还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它会产生二�f英。对此,潘功表示,二�f英其实是有办法处理的,通过监测可以实现不让它进入海洋或土壤,进而进入全球的物质循环链。
潘功向记者介绍了一家生产家庭用环保垃圾袋公司的技术理念:在生产中,直接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塑料袋就尽量少含氯等能产生二�f英的元素,不一定要可降解;而进入厨余垃圾的塑料袋是需要和有机物一起进行厌氧或者耗氧的消化处理的,这部分分离出来难度比较大,就做成可降解材料。
另外,经济手段依然是控制“白色污染物”产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实行的商超购物塑料袋付费在潘功看来确实是有效的手段,但之所以实行十年来效果甚微,是因为“收费还是太低了”。
“超市塑料袋收费,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包括吸管、饭盒等。”潘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一毛钱(塑料购物袋费用)没有限制作用。国外,瑞典塑料袋是一块钱,一块钱分量更重。”
他向记者解释道,购物袋收费一方面是通过增加购物成本使消费者不使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收费的塑料袋要比免费塑料袋的质量更环境友好,这才是良性循环。如果塑料质量升级,人们用的都是好塑料,循环利用三四次以后进入终端处置系统焚烧,这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潘功介绍道,目前,国内塑料袋消费市场上非超市的部分依然处于“乱产乱用”的混乱状态,塑料质量极其低端。潘功表示,如果廉价垃圾袋的利益链条打断,环保塑料袋作为商品来卖,加上实现垃圾分类后,环保塑料袋循环利用产生的价值,能够让企业有动力去生产环保塑料袋的话,这是塑料袋商业上的另外一条通路。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