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报道显示,谢玉辉于2015年创立的搜料网,是以进口工程塑料和塑料物性大数据为切入口,用“百度+京东”的模式,专注于工程塑料的智能电商平台。该平台2017年1月上线,6月开始线上交易。据其官网显示,截止到发文之日,线上交易金额约7亿元,注册工厂5万多家。这与同期创立、公开报道累计融资数亿元人民币的找塑料、快塑网等塑料互联网公司公布的年度几百亿元的交易额有着天渊之别。
但面对这一点,谢玉辉显得很淡定。“目前中国其余几乎所有的塑料互联网公司都是以PP、PE、PVC等通用塑料为底层逻辑设计的,在4000亿人民币市场的中国工程塑料电商领域,搜料网在整体上鲜有竞品,或者说领先于绝大部分竞品。”谢玉辉用充满自信的口吻说。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
同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指导方针。4个月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从此开启了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新时代。
2015年是中国塑料互联网的元年。但钢材互联网才是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互联网+”的生产资料领域。2012年创立的找钢网,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面,累计融资金额高达十几亿人民币。
得益于彼时钢材产业的“互联网+”风华正茂,很多塑料产业人及互联网人都在2015年前后陆陆续续创办了数十家塑料互联网公司。比较典型的是,在慧聪网工作了8年、自己创业6年的智建鹏在2014年5月创立了化塑汇;在三菱、中化等塑料传统贸易商工作10年、两次自己创立塑料贸易公司累计10年的刘育弘在2014年11月创立了快塑网。特别是在广州网易、广州钢铁交易中心分别工作了4年多的牟斌在2014年7月创立的找塑料网,其天使投资方经纬中国也是找钢网的2013年Pre A轮的投资方。
2015年之后,陆续创立的塑料互联网公司还有:金发科技(股票代码600143)旗下的易塑家、富士康旗下的买塑网、欧浦智网(股票代码002711)旗下的欧浦塑料、广州市塑料工业集团旗下的新塑料、东莞市塑胶原料商会旗下的塑商宝、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塑料协会旗下的中塑之都,央企北京中化塑料集团旗下的壹化网,远大控股(股票代码:000626)旗下的奥凯大宗(成立于2016年10月,创始人&CEO白睿上一个角色是钢银电商CEO,奥凯2017年3月获得195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远大控股、白睿),上海鸿网投资旗下的鸿网大宗(远大出事后原奥凯大宗创始人白睿联合上海鸿网投资创办了鸿网大宗),等等。
在这个时期的塑料互联网,基本上普遍模式都是撮合交易。无论是塑料互联网的CEO们还是投塑料互联网的VC们,大都觉得通过收集下游用户需求信息可能日后可以集采,收集上游供应商信息可能日后可以整购,亦或是觉得通过撮合获得上下游交易数据可能还会有供应链金融等其他价值。
在2015-2016这两年,各路资本结合各大塑料互联网公司大都用C端市场运营的逻辑对塑料这个传统的产业进行了代价惨重的互联网意识教育。从明码标价购买传统大代理商的采销订单及交易发票的照片上传到自身的系统展示给投资人或PR,到通过以“账外方式”进行单价补贴、运费补贴把传统大代理商的采销订单搬到自身的系统,这些塑料互联网公司的基层业务员的“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每个业务员每个月都要扛着几千万的虚假撮合“交易额”。在人才挖角方面,这些塑料互联网以双倍或者三倍的薪水,直接从传统代理商/厂家里面挖销售,疯狂抬高了整个塑料行业的销售成本。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的代理商/厂家在业内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一律不卖货给这些塑料互联网公司,或者报个明显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给这些塑料互联网公司。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塑料互联网公司和VC,为塑料行业信息化启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7年下半年起,资本驱动、经历数年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创业项目遭遇所谓“资本寒冬”。而2018年,许多人用"至暗时刻"来形容未来几年的经济和行业环境,在一级股权市场热传的市场拐点论成为基本共识,行业内大大小小的机构确实也遭遇一系列困难。另一方面,中国的GDP增速已经创十年来新低,2018年全年GDP增速仅为6.6%,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大调整”关键时期,并未走入所谓的“新周期”,且调整过程可能还将延续3-5年。
可以明显看到,在塑料B2B甚至整个产业互联网圈,VC的投资都变得更谨慎。在前几年进行疯狂扩张、虚假补贴、不得要领、没有一定产业积累的塑料互联网公司,基本上在这一波都雄风不再。
2019年,苏州知料网暂停运营。(www.zlwon.com)
2017-2019年,在全国设立了10家分公司、员工人数近400人的找塑料网逐渐关闭或者收缩广州本部之外的上海、宁波、余姚、北京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因成本控制需要优化薪酬模式降低业务员底薪导致广州本部的PVC、PP、PE等部分或者全部产品线团队出走解散。特别说明的是,现在慧聪买化塑广州的塑料交易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找塑料网的前员工。
2018年9月底,宁波塑商汇因被各种各样的债权人找上门,被迫国庆节后连夜搬家,原经营地门口被贴了各种各样的催款单要债凭证。塑商汇也更名为塑商创享客,公司主体也全部变更。
2018年3月,卓尔集团(02098.HK)以2950万美元收购上海化塑汇52.48%股份,险峰长青、北极光创投、SIG海纳亚洲执行优先股股东权利套现离场;
2018年初,深圳塑商宝暂停运营(www.isu6.com),转向基于塑料的P2P红金宝(www.u-hjb.com)。央企中化塑料旗下的壹化网停止将下订单搬到线上的单位吨数补贴,网站几乎处于停运状态,运营主体也从中化塑料有限公司转移到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欧浦智网(证券代码:002711)宣布以人民币1100万元的价格转让所持广东欧浦智网塑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欧浦塑料”)的55%股权,并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变更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欧浦塑料股权。
2017年9月,远大控股(000626.SH)的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远大石化有限公司已将5.6亿元扣押款划至有关部门指定账户。远大是奥凯大宗的投资方,也是第一家年收入过750亿的民营企业、宁波民企年收入冠军,位列2016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1位,是中国民营塑料化工贸易历史上的传奇。
2017年,由富士康和中科招商投资的塑料互联网平台深圳买塑网业务团队陆续离职解散。
2017年,杭州聚贸化工旗下的卖塑郎(www.cnmsl.cn)暂停运营,开始从塑料化工向有色、钢铁、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原材料,工业品、机械、消费品、食品等全品类平台扩张(www.jumorehg.com),塑料团队出现部分离职潮。
2016年8月,广州市塑料工业集团旗下的新塑料暂停运营。
对外报道不详的还有:宁波全塑网(www.trueplastic.cn)暂停运营、上海寻塑在线暂停运营(www.xunsuzaixian.com)。
因为久久没有找到盈利方式,融资环境又不像之前那么乐观,到2018年,绝大部分还存活的塑料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抛弃了纯粹撮合的打法,都在谋求各自的转型,从追求PR层面的每月所谓“交易额”到追求最切实际的业务员“人头毛利”,其中绝大部分都被迫选择了自营。
可以看到,从2015年到2019年,整个行业经历了风口-一路高歌-洗牌修正-务实,塑料B2B电商平台基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洗牌。当初的三四十家到现在还很活跃的,屈指可数。
在塑料互联网方面的探索积极程度,中国远远领先欧美日韩,尽管塑料领域绝大部分的材料的技术核心、产能和定价权都掌握在他们手里面:
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分销商之一尤尼威尔(Univar)旗下的Chempoint数字化销售辅助网站成立于1999年。2017年,该平台与陶氏化学联合创立了销售精细化学品和特殊化学品的电子商务网站LaminatingAdhesiveProducts.com。
在Chempoint工作了15年的Ali Amin-Javaheri在2017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及CEO创立了在线销售塑料及弹性体等产品的电商平台Knowde(获得Bee Partners等 VC及天使投资人Rick Borenstein的投资)。Knowde号称自己为“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品及原材料的网络营销平台”。
2018年8月,销售PMMA、PEEK、PA12等工程塑料的德国赢创(Evonik)公司旗下推出OneTwoChem电商平台。
2019年1月,销售PBT、尼龙等工程塑料的德国朗盛(LANXESS)公司旗下推出CheMondis电商平台。
全球主要的化工巨头基本上都以在阿里巴巴开设旗舰店,交给第三方(一般是原阿里巴巴化工行业掌门人沈春加盟的昤元素,www.0elem.com)代运营的方式在中国进行本地化:
2017年11月,全球特种化工领先企业——德国赢创正式入驻阿里巴巴1688工业品品牌站,这是赢创首次有针对性地在中国电子网络平台销售产品,也是1688迎来的首个化工巨头。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2018年1月,比利时化工巨头索尔维,开通了1688旗舰店,这也是索尔维在全球电商网络销售平台上的首家品牌线上商城。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2018年3月,科莱恩1688旗舰店在阿里巴巴B2B市场平台1688强势登陆,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2018年4月,巴斯夫在中国重要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阿里巴巴1688.com上推出的旗舰店上线。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开通1688旗舰店的一年后,巴斯夫正式成立了一只独立的团队,用于运营电商业务。2019年10月,巴斯夫与1688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消费者反寻制造商”(C2M)业务模式,制造商通过在1688工业品牌平台上采购巴斯夫先进材料以生产出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018年4月,领先的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公司科思创在1688平台开通品牌旗舰店,开始线上销售高科技聚合物材料;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2018年5月,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生产企业阿科玛,也正式推出其在阿里巴巴1688.com的官方旗舰店。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2018年12月,陶氏化学公司(简称:陶氏)今日宣布其在1688.com(简称1688)的官方旗舰店上线,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销售服务。昤元素提供电商运营服务。
由此可见,作为国内最大自营电商平台,以“多快好省”著称的京东,在塑料化工领域的推进已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迄今为止,京东都没有介入橡塑市场。然而各大公司的1688旗舰店开业到现在,根据各大塑料化工公司数字化业务经理的反馈,很多公司这一两年在1688上实际产生的销售额还抵不上一年付给昤元素的代运营费用。核心的逻辑在于,一是阿里巴巴之前所开店铺销售的塑料化工品,很多都不是这些厂家授权的传统线下代理商,假货的情况经常存在;二是,阿里巴巴尽管名气大流量大,但流量分配是一个问题,精准度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三是,这些旗舰店一般都交给第三方公司代运营。
塑料行业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行业。尽管世界上第一种合成塑料——酚醛塑料早在1907年就被英国的贝克利特发明了,我国在1953年才由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创建的重庆棓酸塑料厂结束了塑料生产完全靠进口的历史。即便到今天,目前中国塑料市场上主要流通的塑料种类,中国基本都不是发明者,产能、定价权、技术也都被欧美日韩塑料化学公司把握。尽管在PET,PP,PVC,PE等通用塑料品类中国在产能上占据优势,但即便是这些品类,涉及复杂尖端一点的应用,还是需要依靠进口品牌。
最早追溯到1959年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专业文献资源中心,也是中国塑料资讯最早的平台。在1993年,中国化工信息网(前身为全国化工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就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国家部委、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大型机点对点信息检索服务。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在几十年的资源与技术积累的起点上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
在国家提倡“互联网+”战略之前,中国的塑料互联网基本以如下几种形式存在:
第一,以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大化工(塑料也包含在化工里面)垂直行业综合信息平台。
1997年10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孙德良从国内早期网络公司“讯业”辞职,开始创业,并于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垂直化工网站 China Chemical Network英文版(www.chinachemnet.com ) ,此即为“中国化工网”最早的版本。1998年5月,推出中国化工网中文版(www.chemnet.com.cn ) 。2006年12月15日,“中国化工网”所属的母公司——网盛科技(002095),作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络股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这一点类似国外很权威的IHS(英国/美国,已经有超过100年历史)。
第二,以隆众石化资讯为代表的垂直行业精细信息平台。此类平台在价格行情、产能、开工情况等都有深入的更新,在实际交易中更有信息价值。
1988年中石化商情网(隆众石化资讯网前身)在北京昌平成立;标志着中国石化企业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开始走向市场经济。2001年6月中石化商情网网站转为民营运作。2002年10月中石化商情网更名为隆众石化商务网。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炼化、化工、塑料、橡胶、化肥、化纤、聚氨酯、煤化工、氯碱和工业气体等行业,目前报道品种超过800个。这一点类似国外很权威的ICIS(美国)。
第三,以慧聪网为代表的综合信息平台旗下的塑料频道。慧聪网成立于1992年,2003年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一家B2B行业上市公司。
慧聪塑料行业创办于2001年2月,其在线上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每日最新、最全、最准确的行业信息、行业新闻、最新技术等资讯文章,为行业产品的生产企业 、经销商、工程商、及行业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沟通交流的平台。在线下,《慧聪商情广告——塑料工业市场》集企业名录,产品信息、技术交流、工程商、市场状况研究分析等信息为一体,以独立权威的姿态和敏锐的视角,在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架设直接、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在行业内有较大的行业品牌影响力,为行业采购提供了一本详实完善的市场采购指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虽然1999年才创立,但现在其塑料频道的影响力已远超慧聪。这一点类似国外很权威的亚马逊(美国)。
第四,以中塑在线(股票代码:833736)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的垂直塑料互联网资讯平台。
浙江中塑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由原余姚市塑料城信息中心沿革而成,是塑料行业起步早、平台规模大、客户群广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中塑在线创建了以塑料产业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分析为基础,以产业关联为核心,合乎塑料行业特点的体系架构;内容涵盖塑料原料、配料(助剂)、机械、模具、制品、科技、人才、会展整个产业链;优化配置了塑料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面向涉塑企业提供多途径、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信息共享、信息发布、行业搜索等服务。旗下的“中塑在线”网站www.21cp.com是在原有的“塑料信息网”基础上升级而成。现拥有超过50万家涉塑企业注册量和超过450万次的月均访问量,其发布的塑料城每日价格行情已成为塑料原料价格行情的“晴雨表”。自1999年以来,连续19年成功承办了“塑料博览会”,其现已成为国家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UFI认证展会,是国内塑料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展会。这一点类似国外很权威的Plastic news(美国)。
第五,还有一类是在搜料网之前中国几乎没有(或者比较零散)的塑料行业高度专业的综合数据库类。
例如美国的matweb,ides;日本的Plabase;德国的campusplastics、materialdatacenter。
上述五类里面,中国几乎只有慧聪网在2015年3月乘“互联网+”的东风孵化了“买化塑”这种新时代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所以塑料互联网的第一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不是谁都想做、敢做、能做的。
塑料互联网的第二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是可以做的。如果说钢铁是现代工业和科技生活的骨骼,那么用肌肉来形容塑料在现代工业和科技生活中的作用一点都不为过。塑料在农牧渔业、包装、交通运输、电气工业、化学工业、仪表工业、建筑工业、航空工业、国防工业、家具、日用品、玩具、医疗等等行业的应用无所不在。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塑料原料直接消费市场金额高达1.4万亿,而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是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合计市场容量大约4000亿元。正是因为市场容量庞大,行业信息化非常落后,所以从2014年找钢网初步取得成功后,大量的VC和创业者纷纷涌入。
塑料互联网的第三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只是一个为行业降本增效的工具,“互联网+”几乎不会为塑料行业创造增量。几乎不会因为有了“互联网+”,中国的塑料原料直接消费市场金额就从1.4万亿上升到2万亿。
中国塑料产业已经封闭了60多年,几十年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流程环节、绑定的产业链利益链条,不是随便烧十几亿就能改变的。核心的逻辑在于,站在行业的整体层面,能否真正为这个行业里面的一方或者多方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所采取的方法整体收益还要大于成本,并且还要保障这种方法的持续有效性和净收益的可持续性。所以塑料互联网的第四个底层逻辑是,靠忽悠是不行的,塑料产业链条里面的人个个都精明、理性得不得了,不像消费互联网的从业者,感性冲动就会买。塑料互联网公司做的一切,都必须对产业的至少某一关联方有用,这样产业的从业者才可能会使用对应的服务。
第五个底层逻辑是,一开始就以赤裸裸的颠覆和消灭的概念来做塑料互联网肯定是死路一条的。就目前中国的塑料产业水平而言,无论市场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塑料原材料的厂家都是一般公司不可想象的巨头:中石化、巴斯夫、杜邦、乐天、奇美、利华益、云天化,这些企业少则一年几十亿营收,多则几千亿营收。尤其是外资企业,既掌握技术又掌握资源,还手握重金,对渠道及客户有很大主导权。一旦补贴停下来,平台原来设想希望用户养成的“粘性和惯性”,基本都会慢慢消失。塑料互联网要顺应塑料产业的游戏规则,要先在不大面积损伤既有的产业参与方的利益的前提下在研发、设计、生产、采购、检测、仓储物流等等环节用自己能承受的成本为这个行业降本增效。中国塑料产业各个参与方对人依赖程度是不可想象地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去中间化、智能化在落地实施上的巨大困难。最客观基础的一点是,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流通的商业化塑料型号,其原厂给出来的资料文字很多都是英文。而在中国,很多塑料用户连普通英文看起来都费劲,更不用说塑料化工专业方面的英文。
第六个底层逻辑是,不要狭隘地认为塑料就只有一种,要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模式。塑料说简单也简单:预计在全球大概8万亿的塑料市场需求里面,像之前说的中石化、巴斯夫、杜邦、乐天、奇美、利华益、云天化等等约1000家的头部厂家至少要占到6万亿;从品类而言,目前全球已经发明被大面积商业应用的塑料品类仅仅100余个。塑料说复杂也复杂:搜料网搜录了全球90%以上商用的大概15万个SKU,单一SKU涵盖的数据维度接近10维。从分类的角度,塑料可以被简单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目前几乎所有的塑料互联网公司都在采用通用塑料的逻辑来做“互联网+”。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行业规则、产品属性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打法自然就应该不一样。
尽管今天的中国塑料市场已经被2015-2016两年的资本教育了,但只是到了让产业关联方有“信息相对透明,普遍对互联网不太抵触,认可未来肯定是这个趋势”的程度。绝大部分的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依旧还是原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但微信、APP、短视频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会为塑料互联网在大环境上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在彻底从供应链、产品、交付等方面解决了平台信用的前提下,支付的闭环将变得非常可期。所以第七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是一场已经进入中期的持久战,我们判定,留给创业者一局定江山的时间还有5年。
第八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公司的人很少是能够直接从传统塑料厂家、塑料代理商/贸易商里面挖的。绝大部分在行业内工作超过5年的塑料产业人,传统的理念根深蒂固,改变它的成本远比新培养教育一个人的成本高。更危险的是,这类人如果不能归附塑料互联网公司,又回过头投身到传统产业,其对行业的破坏力反而更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客户被越做越烂,灰色利益链条越来越长/多,直接拉低行业整体的利润。
第九个底层逻辑是,专业资本对塑料B2B存在误区。现在市场上投B2B的VC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不了解塑料互联网的,他们一般会想,之前融了巨资的塑料互联网平台,目前基本上都没有很好的结局,是不是这个赛道不行,反正现在又不是资本风口期,还是谨慎一点好;另外一类是,对塑料互联网有过肤浅了解或投了塑料B2B但是被虚假数据坑过、现在没法解套的,他们一般会想,这个行业没得做了。无论是哪类VC,在2017-2019年的资本环境下,基本上都不太会继续出手投塑料B2B这个赛道。
现在的塑料下游用户(分布在制造业各行各业的工厂),最关心的还是货的问题、交易的问题。货物交易的粘性是最大的:万般嘘寒问暖,都不如直接卖一包样品给它。所以第十个底层逻辑是,塑料互联网平台不仅要做传统卖家做的事(卖货),而且要做得比传统厂家、代理商、贸易商更好:获客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反应速度更快、交易体量更大、专业性更强、挣钱的维度更多。
缘起2015,群雄混战,硝烟弥漫。经过了2016-2018三年的造假刷撮合交易额、烧钱刷存在感、补贴引导交易线上化、被迫选择下场自营,现在还在积极运作的塑料电商及看产业互联网的VC都已经趋于务实、理性(部分VC甚至是基于净利润的价值投资)。
易水寒,然三千越甲可吞吴。在达到塑料产业被真正互联网化的彼岸之前,每一个塑料互联网创始人都应该有除了老婆孩子、道德底线不能卖其余皆可卖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