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聚酯产业链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尤其是行业内规模较大的聚酯企业,如桐昆、荣盛、恒力、恒逸、盛虹、三房巷和新凤鸣等,仍在不断新增或收购聚酯产能,同时将自身的产业链向上下游不断延伸。
25日,新凤鸣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湖州市中磊化纤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60万吨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项目已达到投产条件。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年产30万吨短纤项目于2021年11月15日进入试运行,经过前期的稳定试运行,目前该项目正式步入投产。
逐渐稳固涤纶长丝和PTA市场后
新凤鸣寻求新增长点并扩展产品矩阵
近年来,向上游PTA石化产业发展并打造PTA-聚酯一体化产业链已成为新凤鸣的主要发展趋势。在逐渐稳固涤纶长丝和PTA市场后,也在积极寻求新增长点并扩展产品矩阵。2020年6月,公司在“一洲两湖”布局规划下投建200万吨/年产能的功能柔性定制化短纤、100万吨/年产能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30万吨/年产能的聚酯薄膜新材料项目,累计将建设7套聚酯短纤装置,3套聚酯装置及1套聚酯薄膜装置。
据了解,涤纶短纤是由聚酯再纺成丝束并切断后得到的纤维,所需设备与涤纶长丝设备大体相同且均采用熔体直纺技术,因此得益于公司涤纶长丝的现存设备及技术,新凤鸣在涤纶短纤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20年国内涤纶短纤的纺纱需求因疫情受到压制,但随着疫情缓解有望得到恢复,而疫情本身导致的卫生产品需求增加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涤纶短纤需求的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预计新增涤纶短纤产能159万吨,产能增幅达18.9%,且装置负荷率均值较高,具有成本优势的新凤鸣拥有提升市占率的良好契机。
恒逸、恒力等多家涤纶长丝龙头抢短纤市场红利
跟随着涤纶长丝行业一片火热的扩张步伐,当前,涤纶短纤行业也步入新的规模扩张期,迎来新竞争格局。
涤纶短纤是我国化学纤维中的第二大品种,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短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前几年涤纶短纤行业的产能增长相对缓慢,但是近两年,行业也开始进入产能快速扩张期。而且,本轮产能扩张体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多家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都开始不约而同地涉足涤纶短纤。
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2020年国内涤纶短纤产量排名中,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一。近几年,恒逸石化旗下涤纶短纤产能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末,其涤纶短纤总产能为88万吨,涉及宿迁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其中已形成涤纶短纤年产能26.6万吨)等。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涤纶短纤的总产能约为792万吨。中纤网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涤纶短纤的总产量约为363万吨,同比增加15.24%;月度装置负荷平均值为86.7%,较2020年同期的78.34%增加8.36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涤纶短纤产能约为844万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涤纶短纤行业的扩张明显加快。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2021年,国内计划投产的熔体直纺涤纶短纤产能约为175万吨,产能增速预计为22%。
据了解,除了新凤鸣短纤项目的投资,恒力等企业也有增加涤纶短纤产能的计划。同时,原本的涤纶短纤龙头企业也加快扩张。比如,今年四季度,华西股份预计会有新增产能投产。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指出:“有扩产计划的涤纶短纤产能,预计多集中在今年年底前后投产。从目前的情况看,多家涤纶长丝龙头企业正在进入短纤行业。整体来看,涤纶短纤行业也将向着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装置的产能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对于涤纶短纤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趋势,一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22年~2023年,我国涤纶短纤行业将进入高速扩产期。大型化纤企业具备规模化、一体化等综合性优势,新上的一体化大型装置的投产,将会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小型企业接下来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挤压,部分落后产能将面临淘汰,涤纶短纤行业将面临洗牌。